
5月8日,在黔东南州黎平县国有东风林场,52岁的石扬文走进森林深处,轻轻拨开针叶,查看新结的杉木球果。这位鬓角微白的林场场长,数十年如一日守护一棵棵承载希望的绿色种子。
从普通技术员到林场场长,石扬文深耕林海,从事杉木良种选育、林木遗传育种、林木种质资源收集等领域研究数十载,其参与实施的《杉木高世代优异种质创新、良种选育与应用推广》项目荣获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接重任:擦亮“国字号”良种基地
2022年,石扬文接任国有东风林场场长时,压力如磐石在肩。如何将这座“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牌子擦得更亮,是他苦苦思索的问题。
彼时,林场正面临杉木种子园老化需改造更新。石扬文决定一手抓项目申报,一手抓种子园改造。

石扬文(左)深入林区查看杉木试验林长势情况。
“组织人员设计方案,做好项目申报;同时,联系施工队绘图预算,抓紧改造种子园。”
“先联系附近群众采摘杉木种子,待项目资金下来时,及时发放补助。”
…………
在石扬文及林场职工的努力下,2022年,国有东风林场生产的杉木种子达到4000斤,经省林业局统一调配,分发到全省18个县(市)32家单位。
深钻研:在困境中助力杉木生长
2023年,黎平县持续干旱,国有东风林场内的杉木试验苗近乎“奄奄一息”。面对干旱少雨缺水的困难,石扬文和林场职工劲往一处使,想方设法抗旱保苗。
“干旱季节,每天早、晚都要浇灌杉木试验苗。”
“浇水时要注意,不能直喷树苗的根部,应均匀洒在树苗的四周。”
…………
石扬文既作工作安排,又到基地耐心教授管理人员管护知识,他还通过杉木种子园设施隔离试验来研究杉木人工辅助授粉,对杉木进行截冠矮化处理来解决高空采种难的问题。

石扬文(中)与省林科院技术支撑专家、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查看杉木控制授粉情况。
2024年,国有东风林场完成2023年度黎平县国家杉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项目采收的2080斤杉木良种经统一调配,分发到全省17个县(市)36家单位。申报的2024年度148万元的中央财政林木良种培育补助项目落地实施……
抓发展:打造良种“绿色引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已全面铺开,国有林场改革也在同步进行,我们要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激活国有林场活力、做好包括种子培育在内的工作……”石扬文坚持把林木良种工作落实在行动上。
积极推进建设集种质保存、良种繁育、种苗交易、科普科研、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林木良种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了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效率,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石扬文(右二)在林场为工作人员讲授杉木管理技术。
近年来,国有东风林场荣获“全国十佳林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第一批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林木种苗先进单位”等称号。
“林场取得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干成的,是一代代林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石扬文表示,他们正在推进中国杉木博物馆建设项目,打造良种“绿色引擎”。项目建成后,将与附近的天生桥、飞龙洞、红军桥、桂花台、飞机场等景点形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的格局,助力黎平县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涛
通讯员欧阳孝勤杨再新
编辑王剑
二审谢巍娥
三审干江东
编辑:国内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