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初夏的正安县流渡镇和平村,青山如黛,碧水潺潺。沿着宽敞的硬化路走进村庄,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庭院前花圃里的三角梅开得正艳,几位老人坐在凉亭里闲话家常。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得益于和平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示范标杆的生动实践。
从村规民约的修订到人居环境的整治,从污水治理到道路修建,一场关乎乡村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残垣断壁要清理,村容整洁展新颜。房前屋后扫干净,乱堆乱放惹人嫌……”在和平村村委会的公示栏上,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简洁明了。在这里村规民约不仅仅是墙上的白纸黑字,在村干部的带头下,村民们主动作为,积极投入到人居环境的整治行动中。
“现在生活污水得到了治理,连村里道路的安全隐患也一并排除。”流渡镇和平村村民杨安朋笑着说。

干部带头干,群众主动干。和平村道路越来越干净、房前屋后越来越整洁。
环境的治理,不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更是为当地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机遇。
和平村三角塘依水而起,青山绿水造就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游客不可多得的夏日避暑地。村民们抓住商机,将自家庭院打造成民宿,村民贾敏便是其中一员,干净舒适的住宿环境便是她认为留得住游客的关键。
“和平村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都自觉保持卫生,生活也更加舒适。环境好了,也有更多人选择来我们这里游玩,今年我也开了民宿,试营业期间的接客量不错。”贾敏告诉记者。

这些成效的取得,是流渡镇推动“两清两改两治理”的真实写照。在这过程中,流渡镇不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激活了群众的主动性,同时也用好了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通过“群众会+院坝会”收集意见,将道路修建、污水治理等事项纳入民生实事清单,由人大代表全程监督落实。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让他们成为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同时,我们整合项目资源,拓宽产业发展渠道,让群众在环境改善的同时也能增加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流渡镇人大代表贾锡说。

近年来,流渡镇明确了建设三角塘为全国西南地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标杆的目标,设定“正安之音·爱乐水乡”的规划蓝本,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为抓手,全面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努力营造共商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的领导,推行‘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模式,积极争取芙蓉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落地落实,采取包装项目,外出招商,引凤培育经营主体,补齐创建设施短板,撬动群众美化环境,丰富乡村文化业态,促进和美乡村创建大提质、大见效。”流渡镇人大主席杨刚说。(骆乐张斌滨)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
编辑:国内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