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心脏病不能运动?医生告诫患者这3种运动要避免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患有心脏病不能运动?医生告诫患者这3种运动要避免


患有心脏病不能运动?医生告诫患者这3种运动要避免

  2025-06-13 20:41:59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55830.html

很多人听到“心脏病”三个字,立马联想到“静养”“不能动”,甚至有人直接把运动当成雷区,避之不及。

但这个逻辑根本说不通。心脏是泵,泵如果长期不运转,就会生锈,功能下降得更快。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运动”,而在于“怎么运动”。有的人怕动,有的人盲动,两种极端都容易把问题搞糟。

常规生活里,有不少心脏病患者听了建议,开始尝试散步、拉伸、轻度活动,这些行为本身是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的。

但有些人理解出现了偏差,以为只要动了就能好,结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人看到朋友圈晒马拉松、刷爬山记录,也要跟着参加;还有人看健身短视频热情高涨,立马冲进力量房。

这种盲目模仿,反而成了风险的放大器。

之前有一位45岁的男性公司主管,确诊后坚持规律服药,生活方式也调整了不少,但他仍是在一次高强度骑行活动中出现不适,被送到急诊。

他在事后问医生:“我以为运动越多越好,难道不是?”从他的穿戴记录看,那次运动持续三个小时,心率超过安全范围持续近30分钟。问题不是他动得多,而是动得不对。

剧烈竞技型运动是最常见的误判区域。很多人觉得自己以前能打篮球、踢球,现在只是恢复状态。实际上,这类运动特点是突发、对抗强、节奏变快,容易产生大量肾上腺素释放。

这种激素短时间内会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肌耗氧。如果本身血管已经存在狭窄或者斑块结构不不乱,那么这种剧烈的心率波动很可能诱发斑块破裂,引发急性事件。

这不是夸张,真实病例中,很多心源性猝死就是在这类运动中发生的。竞技运动还容易造成心理兴奋过度,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一旦过界,很难自控。

另一类常被忽略的是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健身房里常见的卧推、深蹲、硬拉、间歇爆发式训练,这些动作本身并无问题,但对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极不友好。

动作过程中,腹压急剧升高,回心血量一度受阻,心脏在负荷之下会出现瞬时压力峰值。

这种负荷和耐力训练完全不同,是对结构的考验。

心脏肌肉在疾病状态下,本就缺乏弹性和供血余地,这种“硬抗”只会加快损耗速度。

一些人在训练后出现心慌、气短,归咎于“没热身好”,但实际可能是心脏已经短暂缺血。如果频率过高,还可能影响心律不乱,诱发房颤或室早等问题。

极端环境下运动也应引起足够警觉。这里不只是指高海拔或低温环境,还包括高湿度、污染严重、气压波动大的场景。

在这些环境中,身体代谢负担加重,尤其对调节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是一种隐性消耗。

心脏病患者的血管调节能力下降,难以迅速适应外界压力变化,比如高温下扩张不充分,低温时收缩过度,都会影响心肌灌注。

一些人早上空气不畅通流畅就出门快走,或是在强阳光下暴汗锻炼,结果身体未必适应得来。

更不用说登山、潜水、雪地运动这些对心肺系统要求极高的项目,很多人并不理解自己对环境的耐受性已经改变。

关键点其实不是禁止运动,而是找到运动和病情之间的边界。

这个边界不是别人能定的,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基础状态、用药情况、恢复周期去调配。

有些人在刚确诊后两三个月就开始中等强度运动,看似恢复得快,但也可能是在透支。

真正有效的运动是建立在恢复逻辑上的,是有计划、有节奏、有反馈的过程,而不是靠一腔热血乱跑。

没有任何运动能当即改善心功能,只有持续规律的、低冲击的活动才能让身体系统一点点重建稳态。

在很多人理解中,运动和治疗是两件事,一个靠药物控制,一个靠锻炼提升。

这个看法太机械。实际上,身体调节是一体的,运动对药效的依赖也存在于每一个细节。

比如某些药物会控制心率,使运动反应变迟钝,这时运动强度就必须调整。

如果不考虑药物作用,贸然提高运动量,就可能出现反作用。

有些人运动后出现极度疲乏、情绪不稳,不是锻炼得不对劲,而是药物和负荷没有对接好。

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会强调“个体化运动方案”。

心脏病患者最怕不是运动过少,而是忽略症状信号。

一些人觉得出汗是正常排毒,气短是锻炼不到位,头晕是血糖不稳,心悸是偶发反应。

这种“合理化”的解释往往掩盖了问题的真相。心脏病的运动干涉干与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承受恢复过程的压力”,不是看当下能不能完成动作。恢复从来不是看谁快,而是谁更稳。

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能力不取决于耐力基础,而取决于身体的“稳定性阈值”。

这意味着一个人哪怕跑得慢、走得短,只要每天状态不乱、反应正常,就是合格运动。

反过来,哪怕有人还能一口气游个千米,但每次之后心跳乱、情绪差、血压波动大,那也是失败的运动。

这种“稳定性指标”不是靠测评得出的,而是长期身体对每次运动反馈形成的整体状态。

运动的本质并不是燃烧脂肪或提升肌肉,而是通过规律刺激建立身体对变化的适应力。心脏病的出现,本质上是系统适应能力下降的表现。

运动不是挑战它,而是重建它。用极端方式去打压一个已变脆弱的系统,不是锻炼,是透支。

这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执行时往往被情绪掩盖。

所以问题归根结底不在运动本身,而在于思维方式。把运动当成“工具”,就会去追求短期成果;把运动当作“节奏”,才会尊重过程。

很多人需要的不是更多动作指导,而是意识上的转变。不是每次动都叫进步,不是每次停都叫退步。有些停,是为了走得更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脏病患者运动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ADF,夏苓春.心脏病人抗阻运动的生理和症状反应[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1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编辑:健康 来源:神剧解说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83年 » « 11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最新资讯

    臧晓玉藏装写真:把高原的浪漫穿进镜头里
  • 2025-07-20 07:40:16

     

    烟台高新区人民法院:送法进校园,筑牢暑期安全法治屏障
  • 2025-07-20 07:31:12

     

    泰山区上高街道学苑社区开展反走私“进社区”宣传活动
  • 2025-07-20 07:22:09

     

    巾帼送暖,爱在身边——泰山区北上高村妇联开展“爱心妈妈”走访慰问活动
  • 2025-07-20 07:13:05

     

    热搜爆了!短剧演员于龙杨伊璐官宣求婚,粉丝: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 2025-07-20 07:04:02

     

    沂蒙赤子的星河归舟—— 记孔令建博士的归乡守护
  • 2025-07-20 06:54:58

     

    《无间毒票2毒之战》新疆库尔勒演员海选收官 发掘本土新星助力银幕梦想
  • 2025-07-20 06:45:55

     

    艺术家李牧遥在英国伦敦获奖
  • 2025-07-20 06:36:52

     

    CHEERS FOR MUSIX为音乐欢呼 2025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官宣
  • 2025-07-20 06:27:48

     

    王文涛部长会见美国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
  • 2025-07-20 06:18:45

     

    《正当防卫》导演李云亮谈:悬疑外壳下的法理内核 多维视角解读正义边界
  • 2025-07-20 06:09:42

     

    南京河西美容医院姜海千提醒:医美麻醉要注意这三点
  • 2025-07-20 06:00:38

     

    TCL空调荣膺中国家电健康之星产品奖
  • 2025-07-20 05:51:34

     

    [开户代运营]FB,海外股粉,马来,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一手团队,欢迎加全网竞价搜索开户信息流开户,全国广告托管投放
  • 2025-07-20 05:42:31

     

    [开户代运营]小红书复投客户15对公的返点
  • 2025-07-20 05: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