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化B/C比千万别搞错了!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污水生化B/C比千万别搞错了!


污水生化B/C比千万别搞错了!

  2025-07-12 08:36:28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61812.html

B/C比判定废水可生化性这6种情况影响误判?

废水的可生化性也称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表示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因此,确定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处理方法的选择、确定生化处理工段进水量、以及有机负荷等重要工艺参数十分重要。

常用来评价可生化性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呼吸曲线法、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CO2生成量法、BOD5/CODCr比值法等。

其中,B/C法是目前应用最多、最简单的方法,一般认为B/C比越大,废水可生化性评度越高。但在实际应用中,采用B/C法判断废水可生化性只能作为一个初步判断,且容易造成误判,存在一定的缺陷。

导致B/C比出现偏差的6种情况!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B/C比可以起到一定的监测指控作用,不必过分强求其精确性。但如果数据偏差严重,就很可能会导致以此为支撑的整个废水处理方案的失败。

因此,提前了解B/C比出现偏差的情况,及时预警,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其对废水可生化性评价结果的判断。

01水样稀释会导致抑制微生物的物质浓度降低由于废水中常包含某些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因此在测定BOD5时,如果该废水的COD浓度较高,一般需将水样进行稀释处理。

但稀释操作会掩盖废水中物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导致测定的BOD5值比实际废水的BOD5值高,进而引起B/C偏大。

值得一提的是,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且易导致B/C法可生化性出现误判的物质通常有两类:有机物,其自身为COD主要贡献者,低浓度下B/C较高,可生化性较好,但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无机物,其自身对BOD5、CODCr基本没贡献,常见为盐类物质。

02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的微生物未经驯化尽管在《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中有规定:「当废水中存在难以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的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但在实际水样检测时,往往很难做到采用“驯化后”的微生物接种,所测BOD5值一般会偏小,从而导致B/C较小。

B/C比判定废水可生化性这6种情况影响误判?

废水的可生化性也称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表示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因此,确定废水的可生化性,对于处理方法的选择、确定生化处理工段进水量、以及有机负荷等重要工艺参数十分重要。

常用来评价可生化性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呼吸曲线法、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CO2生成量法、BOD5/CODCr比值法等。

其中,B/C法是目前应用最多、最简单的方法,一般认为B/C比越大,废水可生化性评度越高。但在实际应用中,采用B/C法判断废水可生化性只能作为一个初步判断,且容易造成误判,存在一定的缺陷。

导致B/C比出现偏差的6种情况!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B/C比可以起到一定的监测指控作用,不必过分强求其精确性。但如果数据偏差严重,就很可能会导致以此为支撑的整个废水处理方案的失败。

因此,提前了解B/C比出现偏差的情况,及时预警,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其对废水可生化性评价结果的判断。

01水样稀释会导致抑制微生物的物质浓度降低由于废水中常包含某些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因此在测定BOD5时,如果该废水的COD浓度较高,一般需将水样进行稀释处理。

但稀释操作会掩盖废水中物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导致测定的BOD5值比实际废水的BOD5值高,进而引起B/C偏大。

值得一提的是,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且易导致B/C法可生化性出现误判的物质通常有两类:有机物,其自身为COD主要贡献者,低浓度下B/C较高,可生化性较好,但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无机物,其自身对BOD5、CODCr基本没贡献,常见为盐类物质。

02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的微生物未经驯化尽管在《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中有规定:「当废水中存在难以被一般生活污水中的微生物以正常的速度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剧毒物质时,应将驯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样中进行接种」。

但在实际水样检测时,往往很难做到采用“驯化后”的微生物接种,所测BOD5值一般会偏小,从而导致B/C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际工程中,菌种经较长时间驯化后,对废水的降解效果并不差。

03部分有机污染物难以在好氧条件下降解由于测定BOD5是在充氧情况下进行的,而某些有机污染物在有氧条件下却难以降解,因此测定的B/C较小。

在实际工程中,生化法是可扩大到厌氧范围,且该类废水在厌氧条件下降解效果尚可,并经厌氧处理后,其B/C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而考虑采用生化法(“厌氧+好氧”工艺)进行处理仍是可行的。

04降解时自身pH发生变化,抑制降解反应测定BOD5时,若原水pH值不在6-8范围内时,操作人员常会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调整至6-8,而某些有机物会伴随着微生物降解,使废水pH值发生较大变化,最终达到抑制微生物反应进行的程度。

05忽略了废水自身温度的影响众所周知,非自采送检样时,数据分析往往容易忽视的“温度”这个指标。而温度对于生化处理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处理的效果影响较大。

一般认为生化适宜温度:厌氧常温10~30℃、中温35~38℃、高温50~55℃;好氧常温15~30℃、中温30~40℃、高温50~60℃。

在测定BOD5时,温度为恒温20℃,处于微生物降解高效区内,测得B/C会偏大(假设实际水温过高或过低)。

06反应受溶氧瓶物理形态所限在BOD5测定时,由于有机悬浮物受限于溶氧瓶物理形态,不能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测出的BOD5值往往偏小,其结果就是B/C偏小,容易造成误判。

而在实际工程中,相比溶氧瓶中的反应条件一般能得到较大改善(工程中会采用折流、机械搅拌、空气搅拌等手段进行优化),同时随着阶段运行后,生物絮凝作用的发挥,部分有机悬浮物被吸附于微生物表面再经胞外酶水解后进入细胞。因此实验测得的B/C比值虽小,但可生化性却不差。

判定废水可生化性方法的比较1、微生物呼吸曲线法该评价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可以满足大批量数据的测定。

但用此种方法来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必须对微生物的来源、浓度、驯化和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作严格的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际工程中,菌种经较长时间驯化后,对废水的降解效果并不差。

03部分有机污染物难以在好氧条件下降解由于测定BOD5是在充氧情况下进行的,而某些有机污染物在有氧条件下却难以降解,因此测定的B/C较小。

在实际工程中,生化法是可扩大到厌氧范围,且该类废水在厌氧条件下降解效果尚可,并经厌氧处理后,其B/C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因而考虑采用生化法(“厌氧+好氧”工艺)进行处理仍是可行的。

04降解时自身pH发生变化,抑制降解反应测定BOD5时,若原水pH值不在6-8范围内时,操作人员常会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调整至6-8,而某些有机物会伴随着微生物降解,使废水pH值发生较大变化,最终达到抑制微生物反应进行的程度。

05忽略了废水自身温度的影响众所周知,非自采送检样时,数据分析往往容易忽视的“温度”这个指标。而温度对于生化处理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处理的效果影响较大。

一般认为生化适宜温度:厌氧常温10~30℃、中温35~38℃、高温50~55℃;好氧常温15~30℃、中温30~40℃、高温50~60℃。

在测定BOD5时,温度为恒温20℃,处于微生物降解高效区内,测得B/C会偏大(假设实际水温过高或过低)。

06反应受溶氧瓶物理形态所限在BOD5测定时,由于有机悬浮物受限于溶氧瓶物理形态,不能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测出的BOD5值往往偏小,其结果就是B/C偏小,容易造成误判。

而在实际工程中,相比溶氧瓶中的反应条件一般能得到较大改善(工程中会采用折流、机械搅拌、空气搅拌等手段进行优化),同时随着阶段运行后,生物絮凝作用的发挥,部分有机悬浮物被吸附于微生物表面再经胞外酶水解后进入细胞。因此实验测得的B/C比值虽小,但可生化性却不差。

判定废水可生化性方法的比较1、微生物呼吸曲线法该评价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可以满足大批量数据的测定。

但用此种方法来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必须对微生物的来源、浓度、驯化和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作严格的规定。

微生物呼吸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生化反应过程中的耗氧量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曲线,曲线特征主要取决于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质。测定耗氧速度的仪器有瓦勃氏呼吸仪和电极式溶解氧测定仪。2、CO2生成量法该评价方法需采用特殊的仪器和方法,操作复杂,仅限于实验室研究使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极少。3、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虽然目前ATP测定都已有较成熟的方法,但由于这些参数的测定对仪器和药品的要求较高,操作也较复杂,因此目前微生物生理指标法主要仍是用于单一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态毒性的判定。4、亚甲基蓝毒性测定法以亚甲基蓝作指示剂,对照废水加毒物和不加毒物处理,通过观察亚甲基蓝的褪色时间,可以判断出废水和某些废水对微生物的毒性。令t1为废水使亚甲基蓝褪色的时间,t2为生活污水使亚甲基蓝褪色的时间。根据褪色时间对比,可以得出:t1=t2时,废水不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t1t1>t2时,废水对活性污泥有毒,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呼吸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生化反应过程中的耗氧量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曲线,曲线特征主要取决于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质。测定耗氧速度的仪器有瓦勃氏呼吸仪和电极式溶解氧测定仪。

2、CO2生成量法该评价方法需采用特殊的仪器和方法,操作复杂,仅限于实验室研究使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极少。

3、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虽然目前ATP测定都已有较成熟的方法,但由于这些参数的测定对仪器和药品的要求较高,操作也较复杂,因此目前微生物生理指标法主要仍是用于单一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态毒性的判定。

4、亚甲基蓝毒性测定法以亚甲基蓝作指示剂,对照废水加毒物和不加毒物处理,通过观察亚甲基蓝的褪色时间,可以判断出废水和某些废水对微生物的毒性。

令t1为废水使亚甲基蓝褪色的时间,t2为生活污水使亚甲基蓝褪色的时间。根据褪色时间对比,可以得出:t1=t2时,废水不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t1t1>t2时,废水对活性污泥有毒,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呼吸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生化反应过程中的耗氧量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曲线,曲线特征主要取决于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质。测定耗氧速度的仪器有瓦勃氏呼吸仪和电极式溶解氧测定仪。

2、CO2生成量法该评价方法需采用特殊的仪器和方法,操作复杂,仅限于实验室研究使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极少。

3、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虽然目前ATP测定都已有较成熟的方法,但由于这些参数的测定对仪器和药品的要求较高,操作也较复杂,因此目前微生物生理指标法主要仍是用于单一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态毒性的判定。

4、亚甲基蓝毒性测定法以亚甲基蓝作指示剂,对照废水加毒物和不加毒物处理,通过观察亚甲基蓝的褪色时间,可以判断出废水和某些废水对微生物的毒性。

令t1为废水使亚甲基蓝褪色的时间,t2为生活污水使亚甲基蓝褪色的时间。根据褪色时间对比,可以得出:t1=t2时,废水不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t1t1>t2时,废水对活性污泥有毒,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呼吸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生化反应过程中的耗氧量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曲线,曲线特征主要取决于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质。测定耗氧速度的仪器有瓦勃氏呼吸仪和电极式溶解氧测定仪。

2、CO2生成量法该评价方法需采用特殊的仪器和方法,操作复杂,仅限于实验室研究使用,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极少。

3、三磷酸腺苷(ATP)指标法虽然目前ATP测定都已有较成熟的方法,但由于这些参数的测定对仪器和药品的要求较高,操作也较复杂,因此目前微生物生理指标法主要仍是用于单一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态毒性的判定。

4、亚甲基蓝毒性测定法以亚甲基蓝作指示剂,对照废水加毒物和不加毒物处理,通过观察亚甲基蓝的褪色时间,可以判断出废水和某些废水对微生物的毒性。

令t1为废水使亚甲基蓝褪色的时间,t2为生活污水使亚甲基蓝褪色的时间。根据褪色时间对比,可以得出:t1=t2时,废水不存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t1t1>t2时,废水对活性污泥有毒,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编辑:健康 来源:鹭岛风情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26年 » « 09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最新资讯

    航天旅程|出差天宫的爸爸给孩子的一封信
  • 2025-09-04 04:24:14

     

    细管入微 智管赋能 众管聚力——平度市凤台街道环境整治提升从“面上净”升级为“全域优”
  • 2025-09-04 04:15:12

     

    沂河新区:集体经济“托”起学子梦,赋能乡村善治新实践
  • 2025-09-04 04:06:09

     

    莒南:全链条“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从“产能困境”到“订单腾飞”
  • 2025-09-04 03:57:03

     

    秋意满市南 共享美好月 市南融媒赛小匠幸运大抽奖,好礼等你解锁!
  • 2025-09-04 03:48:03

     

    上海旅游节大巡游9月13日举行,这些地方将临时交通管制
  • 2025-09-04 03:38:57

     

    奥克斯上市首日破发,与格力的十年“恩怨”未了
  • 2025-09-04 03:29:53

     

    515斤、腹围近2米、BMI指数近80,29岁男子再度开启减重之路
  • 2025-09-04 03:20:50

     

    山东省眼科医院:开学护眼第一课,这些近视防控知识要记牢!
  • 2025-09-04 03:11:46

     

    《2025年度暑期亲子游出行报告》重磅发布!
  • 2025-09-04 03:02:46

     

    这家威海企业的“中国造”设备,凭什么领跑行业?
  • 2025-09-04 02:53:40

     

    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解锁新学年——在青春的赛道上蓄力启航
  • 2025-09-04 02:44:36

     

    淄博市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举行2025级新生入学礼
  • 2025-09-04 02:35:33

     

    山东新泰:普法惠民润城乡 法治担当映泰山
  • 2025-09-04 02:26:29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丨太行山高速:助力河北老区走上旅游振兴路
  • 2025-09-04 0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