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资源”变“热效应”!遵义清凉经济蓬勃发展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凉资源”变“热效应”!遵义清凉经济蓬勃发展


“凉资源”变“热效应”!遵义清凉经济蓬勃发展

  2025-07-21 05:24:28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63100.html

盛夏时节,热浪如潮席卷南方。当重庆、成都等城市被高温炙烤,贵州遵义却以其独特的“凉资源”,成为川渝游客竞相奔赴的避暑天堂。

桐梓县九坝镇的道路上,川渝牌照车辆川流不息,山堡社区内停车位几近饱和。这个常住人口仅2.8万人的小镇,今夏涌入超过12万避暑客,其中七成以上是熟门熟路的“回头客”。

遵义避暑经济已形成规模可观、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九坝镇作为先行者,其发展轨迹具有典型意义。该镇已建成874家乡村民宿,旅居地产规划总建筑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年均新增房源增速稳定在15%至20%。高峰期每日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1.43亿元。

林达小镇等项目开盘当日即吸引超500组客户到访,首批房源迅速去化超三分之一。板桥镇游客数量从2007年的寥寥十余人跃升至如今3万人,创造年产值近2亿元。数字背后,是“凉资源”向“热经济”的惊人转化效率。当赤水市葫市镇的王阿姨与成都老友在天然“空调”下惬意闲谈,当山堡社区超九成居民依托民宿增收致富,凉意已切实化为民众口袋里沉甸甸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立足禀赋,深挖红绿融合新价值

遵义避暑经济的崛起,源于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深刻认知与创造性转化。

一方面,其夏季平均气温比周边火炉城市低5℃—8℃的天然“凉优势”,是吸引游客的原始磁石。

另一方面,遵义以红色圣地闻名于世,茶酒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当地突破单一气候宣传的局限,将“凉资源”与“红资源”“文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起“温度+体验”复合产品体系。

九坝镇“星空露营”让游客在浩瀚苍穹下感受山间清凉,绥阳县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则巧妙利用溶洞恒温特性打造“地心避暑”奇观,湄潭万亩茶海中习练瑜伽更是身心双重清凉的独特享受。

赤水河谷精心铺设的竹海骑行道让游客饱览绿意,茅台镇的酱酒品鉴游在氤氲酒香中增添文化厚度,土城古镇的夜间烟火气则激活了避暑经济的“晚活力”。

当桐梓九坝山堡社区明秀山庄老板娘马明秀在菜园里摘下时鲜蔬菜,通过“印象甄选”电商平台直供城里游客餐桌时,“凉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链条生动可见,每年助农增收超30万元。

精细耕耘,锻造避暑天堂金招牌

将“凉资源”持续转化为“热经济”,离不开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

遵义深谙此道,以“绣花功夫”优化全程管理。面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加强对涉山涉水景点、漂流项目、道路桥梁及周边民宿的安全隐患排查,筑牢安全底线。

全市文旅行业聚焦“避暑度假到遵义”主题,持续推动景区服务、管理和设施的迭代升级。

同时,遵义积极拥抱新技术赋能。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向全球生动展示“避暑天堂”新名片,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化游客体验、提升管理效率。从旅居地产项目的规划建设,到乡村民宿的规范化运营,再到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匹配游客需求,让“服务至上”的人文热度与“避暑天堂”的生态温度交相辉映。

当李晓宏这样超过1.3万户的“新九坝人”选择在此颐养天年,当王阿姨热切召唤更多朋友共享黔北清凉,当板桥镇的藤编、豆腐干、方竹笋因避暑游客涌入而产业勃兴,遵义避暑经济的深层价值已然显现——它不仅是气候资源的变现,更是激活区域经济、改善百姓生活、促进城乡互动的强大引擎。

凉风起于青萍之末,热浪亦可化为发展活水。遵义避暑经济以其生动的实践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它巧妙利用自然禀赋,深度融合多元文化,精心锻造服务品质,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了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精彩篇章,为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之路提供珍贵的遵义启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邱胜

编辑程佩佩

二审吴浩宇

三审唐正平



编辑:国内 来源:当代先锋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24年 » « 06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