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花点时间点击“关注”,这样不仅能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更多的互动乐趣。感谢您的支持!
71岁的陈佩斯深夜哭了,不是因为拍不出好电影,而是觉得被一些人联手打压。
原计划在7月17日上映的电影,却因为几部商业大片突然提前上映而受到冲击,导致它的排片时间被大大压缩。
陈佩斯面对资本的打压,并没有发怒,反而做了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动作。
没想到,这件事竟然引发了一场全民支持艺术的热潮,还得到了官方媒体的大力拥护。

含着眼泪调整日期陈佩斯深夜落泪,他辛苦打磨多年的电影还未上映就遭资本打压。
2025年7月14日,陈佩斯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道歉视频。
宣布打磨十年的心血之作《戏台》从原定的7月17号延期到25号上映。
在镜头前,他深深地弯下腰道歉,勉强挤出笑容说,因为几部新电影突然提前上映,他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排片压力。

那双红红的眼眶,却掩饰不住一个老艺术家的心酸。
原本要公映的电影,只能改成点映的形式跟观众见面了。
网友深入了解后才明白,陈佩斯这番忍让的背后,竟是遭遇了行业的联合打压。

姜文的《你行!你上!》和大鹏的《长安的荔枝》都改到了7月18号上映。
同一天还有《花样少女杀人事件》和《小王子》等几部电影上映,一下子就有八部新片在竞争。
本来电影院答应《戏台》上映后至少安排15%的场次,但几部大片突然提前上映,很快就抢占了最好的时间段。
《戏台》如果勉强上映,可能观众寥寥,排片比例不到5%。

这也说明了陈佩斯在视频里说的,电影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更讽刺的是,这两部提档的电影背后是几家国内顶尖的影视公司,从宣传到排片,它们几乎占尽了所有优势。
陈佩斯独自一人带着《戏台》演出,既没有当红明星的加持,也没有热门IP的助力,按理说这样的作品在市场上应该是不赚钱的。

据业内消息,电影院安排放映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明星的吸引力、宣传力度和预期票房。
陈佩斯这三样东西都没有,自然成了让路的软柿子。
就像电影里的军阀逼迫戏班改写台词一样,现实生活中的资本也在迫使他低头。
这部剧请来了黄渤、姜武、尹正这些大牌演员,阵容很强大,影响力也不小。那么,为什么还要给其他电影让路呢?

艺术坚持反而变成罪行陈佩斯的电影之所以做出调整,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有问题,而是受到了市场的影响力。
电影《戏台》改编自陈佩斯创作的同名话剧,原作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
他靠近400场的话剧演出和每场都爆满的票房,来支撑他的艺术信念。

七八年前,陈佩斯就想把话剧改成电视剧。
他把房子卖了,到处找人组建团队,把所有家当都投了进去。过程中,有几个投资者因为不看好他的项目,中途撤资了。
在关键时刻,朱时茂还是挺身而出,为电影投资了。
就算遇到那么大的困难,他也没有放弃。
从开始拍摄到后期剪辑,他一直亲自把关,经历了许多挫折,终于拍出了电影。

虽然形式变了,但内容没变,电影还是延续了话剧的“艺术传承”主题。
这部剧不用特效,全靠台词和肢体喜剧来吸引人,而且不按照“开始搞笑结尾悲伤”的套路来,而是用荒诞的手法来批评现实。
>这部电影强调了“生活就像舞台剧,舞台剧也反映了生活”的思想。
不过,这种所谓的“艺术电影”现在已经不再是市场的主流了。
如果不是突然爆发的“排片大战”,他肯定不会轻易决定延期。

没想到的是,《戏台》这部起初不受看好的作品,却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好评。
《戏台》电影上映第一天,全国很多电影院因为购票的人太多都惊讶了。
最初只开放了30%的座位,但由于观众太多,电影院不得不加映,甚至在凌晨一点增加了场次。
自从宣布调整上映日期以来,到7月17日为止,观影人数每天都增加了。

7月17号,电影院的上座率突然增加了160多万。7月18号,猫眼电影显示,点映期间的评分高达9.6。
这当然不是在打脸把“商业片”当成主流市场的做法。
从许多明星朋友的观影感受来看,这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众人交口称赞观众的好评,就是电影质量最好的证明。
在北京的首映礼上,朱时茂看着电影里的场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佩斯在戏台上哭着说‘是为了活命啊’,我看得眼泪止不住地流。”潘长江更是直接说:“现在的喜剧都在取悦观众,只有他敢让观众动脑筋思考。”这些评论揭露了“市场规律”的虚假性。
不是观众不喜欢高质量的喜剧,而是投资者不愿意承担风险。

最近,一部电影在点映的三天里,票房就超过了2000万,而且上座率高达92%,打破了近几年文艺片点映的记录。
《戏台》虽然推迟了上映,但幸运地获得了为期5天的电影展映机会。
这期间,观众的反馈远远超出了预期,普遍非常积极。

一向以尖酸著称的影评人们这次也忍不住称赞起来,有人说:“陈佩斯的喜剧就像陈年老酒,刚开始尝起来有点辛辣,但回味起来却让人感到无穷的乐趣。相比之下,那些只靠搞笑段子堆砌的‘快餐喜剧’简直不值一提。”遭遇困境时,他没有指责大公司的强硬,而是在道歉视频中真诚地说:“戏最重要,不能让观众失望”。
没有诉苦,反而扩大了点映的范围,没有批评其他同行,只是不断感谢观众的支持。
这种得体的行为,赢得了网友的大力支持和官方媒体的少见表态。

评论区全是推荐必看的留言,话题也因此变得非常火爆,登上了热搜榜。
官方媒体也大力赞扬,认为陈佩斯为这个时代献上了宝贵的礼物。
网友们将近8万条的评论都在为这部电影点赞,这说明不管市场怎么变,真正优秀的作品总会有它的粉丝。

正如新华社之前所说,“电影排映不应只是资本的博弈,观众理应获得更好的观影选择。”这场“围攻”与“反击”,早已不仅仅关乎一部电影的成功或失败。
71岁的陈佩斯调整演出时间,保护的不仅仅是《戏台》这部作品,更是维护了艺术创作的尊严。
钱能影响电影的放映场次,却左右不了人们的喜好。点映时座无虚席,说明真正好的作品总会有人欣赏。

陈佩斯说得好,“戏比天大,只要台下还有一个人,我就演到底。”也许这就是艺术最顽强的生命力。



编辑:娱乐 来源:涵蓝若薇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