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陈剑锋竹溪融媒记者李遥)文明引领风尚,榜样凝聚力量。自2021年,十堰市竹溪县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便把民生幸福作为重要目标,在文明创建的长跑中交出了一份温暖的答卷。今年5月23日,竹溪县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里是竹溪县东门老街。自从今年5月开街以来,游人纷至沓来,也成为竹溪本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当地居民也表示,东门的变化非常大,购物、美食、游玩等各种设施都很齐全,大家玩得很开心,以后还会继续来玩。

像东门老街这样,焕然一新,变身景点的街道,在竹溪县还有很多。这几年,7个口袋公园、15个游园、121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串联起竹溪县居民的日常生活。门口公园的晨曦、竹溪河畔的绿道,让城市空间成为百姓的“幸福载体”。居民们表示,现在不仅环境美,健身器材又多又专业,还有地方可以歇脚,非常方便。
一切变化源自于2021年,那年,竹溪县以“三年达标、五年提质”为路径,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四年来,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创文工作始终围绕百姓急难愁盼转,让800余个问题在现场交办中销号。

过去,竹溪县城南大桥和跃进桥,由于桥面狭窄,人车混行,经常成为城区堵点。在文明创建问卷调查时,李翠侠等外卖骑手建议,加宽桥面,人车分流。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落实,桥面拓宽了1.2米,人行道与车行道形成15厘米高差,人流和车流分开,交通更加安全顺畅。李翠侠说,这两座桥的改建,政府听取了骑手的建议,现在从这里经过更安全,百姓也更方便。
四年来,竹溪县还实现了2300余个民生微更新,1.2万平方米破损路面换新、5600个停车位缓解“停车难”、3200处“脏乱差”全面清零。同时,全县13个部门还梳理出35项常态化管理机制,从小区施划“朝夕车位”到实施“飞线入地”,每个细节,条条落实,群众满意度从82%跃升至97%。

文明创建,共建共享。每周五,竹溪县文明创建中心干部田桢都要利用下班时间参加巡河护水志愿服务,捡拾白色垃圾,防溺水宣传,劝导不文明垂钓。通过四年的宣讲带动,他们的队伍逐渐壮大,志愿服务成为全民共识。田桢说,通过每周五的志愿服务日,每周都有217支志愿服务队2000余名志愿者参加此项活动,并成功打造了“缘溪行”志愿服务品牌。
文明“融入”生活日常,“啄木鸟观察团”、“文明监督员”、县总工会“职工之家”志愿服务队、物业联盟志愿服务队、“银发宣讲团”等217支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流动的文明风景线。文明创建从“干部干”变成“全民干”,洁美环境从“一处美”到“全域美”。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幸福答卷没有终点。

文明竹溪,美丽竹溪。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欣赏竹溪美景,品尝竹溪美食,感受非遗魅力。2024年,该县旅游接待量达164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近日,竹溪县还上榜“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位列第75名。游客纷纷表示,竹溪山好水好人更好,一路景色非常美,会推荐更多的人来这里游玩。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