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塞杯”自行车骑游大会,选手们在草原湿地间骑行,翠色无边的湖泊、层叠的草甸与头顶湛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流动的风景画;第三届全国烤羊大会,百羊同烤的壮观场面热气蒸腾,焦香冲天……
今年,沽源这座坝上小城以全年59项精心策划的文旅体活动为画笔,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长卷上,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斑斓色彩。

首届“沽塞杯”冀蒙草原湿地自行车骑游大会。任伟峰摄
民俗焕新韵
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50支顶尖舞龙队伍齐聚沽源,“沽源杯”首届全国舞龙大赛拉开帷幕。一条条色彩绚丽、造型精美的长龙,在选手们默契配合与精湛操控下腾空而起。它们时而盘旋于天际,展现出“神龙昂首”的威严气势;时而急速翻滚、穿梭腾挪,恰似蛟龙入海。各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功底与极具创意的编排,将舞龙民俗活动演绎得精彩绝伦,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与文化盛宴。
今年沽源春晚,巧妙编织了沽源独特的民俗元素与时代新声,秧歌、舞龙这些传统符号被赋予全新表达,在线观看人数超20万,成为传递新时代沽源精神气质的媒介。
“你看这绸扇,这么一甩,再这么一翻……”年过六旬的李秀英大娘,每天风雨无阻地和舞伴们在水城广场上扭秧歌、排舞蹈。今年元宵节,2000多名像李大娘一样的“彩衣舞者”,让整个小城尽是红绸翻飞的喜悦。
从本地春晚到全国性舞龙大赛,沽源的文化活动层层递进,在传承中创新,使古老民俗成为驱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文旅发展的引擎。

烤羊大会现场。王晓曦摄
体验筑引力
若问今夏沽源哪里最香?答案毫无争议——六月末的全国烤羊大赛现场。当时,来自京津冀晋蒙等地区100余支队伍同台竞技,大师傅们翻动着滋滋作响的整羊,随着炭火烘烤,羊肉香气扑鼻而来。游客们咧嘴笑着说:“这羊啊,就得沾着沽源草原的露水才够味儿!”
这场盛宴远不止填饱肚子那么简单。活动组织者将本地非遗和特色农产品摊位,摆在了飘香的烤炉旁。“烤羊肉串儿配着咱的杂粮、金莲花茶,游客乐意买着走。”一位忙着招呼顾客的摊主乐呵呵地说。烤羊大赛的烟火气,升腾成一张香气四溢的邀请函,将天南海北的“寻味者”勾引过来。
沽源深知,旅游吸引力在于多维感官体验的共鸣。四月,“镜中沽源,光影华章”摄影展徐徐展开。2000余幅来自全国摄影人的作品,将沽源的风土人情与壮阔山河定格、放大,透过镜头发出邀约。
旅游创新不止于视觉。6月的草原天路彩绘艺术大赛,让艺术家们以大地为画布,用斑斓色彩赋予公路新的艺术生命。8月,一场集音乐、花海与田园乐趣于一体的狂欢盛宴在长梁乡大石砬村拉开帷幕,以千亩花海为背景,用动人旋律点燃夏日激情。
从光影艺术到舌尖风味,沽源以创意为媒,让旅游体验变得可看、可感、可回味,将“过境地”逐步打造为令人向往的深度体验目的地。

秧歌展演。任伟峰摄
赛事聚流量
在沽源的山水间,体育正成为串联资源、激活经济的关键纽带。
从5月滑翔翼全国邀请赛的选手翱翔草原天际,到贯穿夏季的多项重磅自行车赛事,沽源精心编织了一张“体育+文旅”的网络。7月的“沽塞杯”冀蒙草原湿地自行车骑游大会,骑手在如画风景中驰骋,每一处风景都成为骑游路上的独特注脚。8月推出的“贵由赤”环湖挑战赛规模空前,2000名选手将踏上“环湖生态赛道”,感受赛事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各类商业优惠活动。9月初的“耀骑北京沽源——崇礼挑战赛”,更以国家级裁判执裁的高规格,全力锻造“沽源——崇礼”山地骑行精品线路,将体育赛事提升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力支点。
“办比赛不是过把瘾就成。”县文旅局负责人指着规划图道,“核心是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完整生态链,让赛道成为风景线,让比赛成为旅游的理由。”沽源县将比赛嵌入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以及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联通周边民宿和餐饮商家提供优惠套餐,驱动“赛场即景点、竞赛即旅游”的融合经济加速前行。这座小城,用它一年四季不重样的“融合交响”,证明文旅体融合非简单的活动叠加,而是一场结构性创新。(王映华、赵晨阳、王晓曦)
编辑:国内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