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医院“绿色导管室”正式启用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泰安市中心医院“绿色导管室”正式启用


泰安市中心医院“绿色导管室”正式启用

  2025-08-13 02:48:49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66001.html

2025年7月30日,泰安市中心医院“绿色导管室”正式启用,首台手术便以卓越表现交出亮眼答卷——一台针对71岁持续性房颤患者(心房容积达172ml)的高难度手术,在心脏血管中心张焕轶团队与介入放射科孟庆民团队协作下,由结构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科主任医师尹鲁骅、心力衰竭科副主任医师郭忠秀精准操作,仅用2小时顺利完成。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医院心律失常治疗迈入新阶段,更彰显了精准医疗技术与高效诊疗体系的融合之力。

技术革新:从“射线依赖”到“绿色安全”的跨越

传统心律失常介入手术中,X线透视如同悬在医患头顶的“隐形威胁”。医生需身着十几公斤的铅衣操作,长期积累的辐射风险可能引发职业健康问题;患者则要承受术中射线暴露,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群体往往因此对手术望而却步。

“绿色导管室”的启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三维标测导航系统与心腔内超声(ICE)的“双剑合璧”,医生无需依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就能完成精准治疗。三维标测系统可构建心脏立体模型,如同为医生装上“透视眼”;ICE技术则能实时显示心脏内部结构,清晰识别心耳、卵圆窝等特殊解剖部位,甚至能监测心包填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这种技术组合带来三大变革:手术全程零射线,医患双方彻底摆脱辐射风险;导管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精度远超传统方式;手术时间平均缩短30%,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以导管室首台手术为例,团队在ICE引导下完成房间隔穿刺、左房建模、电压标测及“改良box术式”消融,患者术中即从房颤心律转复窦律,整个过程流畅精准。

患者故事:重获新生的真实答卷

在泰安市中心医院结构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科,绿色电生理技术已让众多患者重获健康,他们的故事成为这项技术最好的注脚。

63岁的赵阿姨与房颤缠斗十年,每年因心慌、气短住院3-4次,十年前的射频消融手术因病灶位置特殊失败。“那时候稍微走快点就喘不上气,晚上躺床上感觉心脏要跳出来,整个人瘦了十几斤。”赵阿姨回忆道。此次接受绿色电生理治疗后,她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现在买菜、跳广场舞都没问题,晚上能一觉睡到天亮,真是捡回一条命!”

81岁的刘老伯则饱受持续性房颤折磨,胸闷、乏力让他连散步都成奢望。“儿女带我跑了好多医院,都说年纪大、风险高。”刘老伯说,“没想到这里的医生敢接,手术时我脑子清醒得很,没觉得疼,做完就觉得胸口不闷了。”如今老人每天能遛弯1小时,精气神儿比术前好了一大截。

目前,科室已完成多例绿色电生理手术,涵盖房颤、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等多种病症,术后随访显示复发率远低于传统手术水平。

学科支撑:顶尖团队的技术底气

一项新技术的落地,离不开强大的学科实力支撑。泰安市中心医院结构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科作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亚专科、泰安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早已为“绿色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科室拥有一支由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博士后、3名博士组成的核心团队,在心律失常、冠心病、结构心脏病等领域,紧跟国内外心血管新技术新业务,先后开展了三维电生理标测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与复杂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冠脉腔内影像介入治疗、希氏束与左束支心脏起搏、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与三腔起搏器(CRT或CRTD)预防心脏性猝死及治疗心力衰竭等。

团队的技术实力体现在一个个荣誉上:“中国房颤中心”“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中国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力衰竭中心示范中心”……这些称号的背后,是数千台介入手术的积累,是对每例病例的复盘总结,更是对“精进医术”理念的践行。

“绿色电生理技术看似是设备的升级,实则是对医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尹鲁骅解释道,“没有X线辅助,医生必须靠三维建模和超声影像‘脑补’心脏结构,对解剖学、电生理学、超声技术的要求都极高。”正是这种严苛的技术门槛,让科室在泰安地区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填补了区域空白。

文化赋能未来:让“绿色力量”惠及更多生命

我国现有房颤患者超千万,其中不少因恐惧辐射或年龄、身体原因错失治疗机会。绿色电生理技术的普及,正为这些患者打开希望之门。

“绿色导管室”的建设启用,既是泰安市中心医院对“求是、创新、美好、幸福”新愿景的有力践行,更是新时代医院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的鲜活例证。多年来,医院始终以“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文化建设融入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从关注患者对辐射的恐惧,到攻克“零射线”技术难题;从聚焦特殊群体的治疗困境,到用精准医疗打破年龄与身体条件的限制,本质上都是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诊疗突破。这种技术创新承载人文关怀的发展路径,让医院文化不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更成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提升的内在动力。

科室团队则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探索绿色电生理技术在儿童心律失常、妊娠期房颤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同时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带动区域内基层医院技术提升。“我们的目标是让泰安及周边地区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精准的心律失常治疗。”尹鲁骅说。

从铅衣到“无射线”,从恐惧到安心,泰安市中心医院用技术创新改写着心律失常治疗的历史。在这片医疗沃土上,硬件升级与文化赋能同频共振,让“绿色医疗”成为医院文化名片上最温暖的底色,更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医疗满意在人民”的使命在每一次诊疗突破中不断传承延伸,为更多生命保驾护航。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编辑:国内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26年 » « 08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