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曾偶然得到一组拍摄于80年前的贵阳老照片(电子版),其中一组关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照片,涉及假肢厂、伤员救护、物资运输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时隔多年,当记者因为采访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新闻选题走上图云关,看着纪念馆玻璃柜内陈列的手术钳和泛黄档案,读着救护总队的救护故事,深刻感受到这个战时中国最大的医疗“心脏”,至今仍跳动有力。

盛夏的山林浓翠如墨。纪念馆内,有爱国华侨医学家林可胜率领队伍跋涉千里到图云关,初创“流动救护”的相关物件。纪念馆外“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上,48个异国姓名在阳光下闪烁,奥地利医生严斐德用竹竿搭建手术室,罗马尼亚的柯让道调和石灰治愈数千疥疮病患,英国女医生高田宜的墓碑静卧林间……泛黄照片里那些深邃眼眸真挚热烈。

80多载光阴未能侵蚀那些异乡姓名,反将“白乐夫”们那句“我姓白,白求恩的白”淬炼成永恒。他们用柳叶刀在烽火中刻下答案:仁心无界,救赎无疆。
山风掠过,吹动着纪念碑前新献的白菊。历史终将记住,贵州为救护总队提供的支持与庇护,贵州民众参与伤员转运,与救护团队一起分发国际红十字会及国际援华医用物资,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历史贡献。
>>>>>>>>>>
相关链接
贵阳图云关抗战风云
贵阳图云关抗战风云|这里有一群“白求恩”
贵阳图云关抗战风云|跨越国界80余年的友谊
贵阳图云关抗战风云|林可胜:功勋卓著的战地救护领导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赵相康
编辑/刘立超
二审/陈江南
三审/黄蔚陈曦
编辑:国内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