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20日讯(记者潘亚妮实习记者刘悦)为引领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红医精神,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市文明办联合组织开展了2025年度“青岛好医生、青岛好护士”推荐评议活动。平度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来永光获评“青岛好医生”荣誉称号。

来永光,男,1986年11月生,中共党员,平度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负责人、急诊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他是急诊病人生命健康的坚定守护者,他工作在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急诊科。15年如一日,无论是深夜凌晨,还是节假日,只要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需要,他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抢救现场,全力以赴,不留遗憾,他时刻用行动践行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使命与担当。

他先后荣获山东省医学会疑难危重病例比赛二等奖一次,获评“青岛市卫生健康系统岗位技术能手”两次,获青岛市百姓宣讲大赛二等奖一次;获聘青岛市百姓宣讲员;获得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平度市“2021年度诚信榜样”、2023年度“感动平度”道德模范、2024年度“平度青年榜样”、2025年度平度市“高质量发展强担当一改革创新当先锋”市级榜样等荣誉称号。他主持开展的“急诊急性中毒一站式救治”诊疗服务提升项目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研究所“卓越案例”,“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集束化救治方案”诊疗服务提升项目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研究所“典型案例”,获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质量改进项目第一名。带领学科不断提高诊疗服务水平,所在科室2023年被评为“平度市青年榜样集体”,2024年获批“青岛市县域重点专科”。

全力以赴传递医者之“爱”
工作在急诊,分秒必争、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救治场景是常态。2022年冬季里的一天,急诊抢救室的担架车上躺着一个身体不停抽动、脸色青紫的8岁孩子,他一个大跨步来到床头,以最快的速度检查病人、判断病情、果断处置。渐渐地,孩子停止了抽搐,治疗需要,孩子被转入到急诊重症监护室。孩子在监护室的4天4夜里,没有家人陪伴,他和医护人员就成了孩子的亲人,尤其是在撤掉呼吸机的那天晚上,孩子意识逐渐恢复,但却又没有完全清醒,身处陌生的病房,孩子四处张望,于是他就像守护自家孩子一样坐在孩子床边守护着,一边握着孩子的小手,一边给孩子讲故事,陪伴孩子度过最难熬的夜晚。
他常说:“工作中,我们是一名医生、护士。可生活中,我们也是父母子女,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救治病人时,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种病、一个人,而是一个家、一片天,所以说我们的工作要全力以赴,不留遗憾。”正是怀着医者这特殊的“爱”,他15年如一日,无论是深夜凌晨,还是节假日,只要急危重症病人救治需要,他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抢救现场,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博极医源精进医者之“术”
“医生,您再救救他吧,求求您了,他才40岁呀,我们还有2个没长大的孩子,他没了,我们怎么办啊……”一个妻子在得知丈夫抢救失败去世后泪眼婆娑,悲痛地喃喃自语道。这是深深地印刻在他脑子里的一个病例,时刻提醒着他把“救死扶伤”的本领和技术练就得高一点、再高一点,这样病人的救治希望就能大一点、再大一点。
为掌握一项项急危重症抢救理论和技能,他精益求精,碰到问题时,查找资料、复习文献到深夜是常有的事;为了练就娴熟的操作技能,有时一整天泡在技能培训中心,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数百上千次的练习。他积极从事临床科研创新,2020年以来,他在平度市内首次开展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应用推广,每年获益病患达1000人次以上。在全院首次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经皮气管切开术”“连续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在危重型急性中毒患者中的应用”等新技术项目。他还承担了青岛市级科研项目3项,已完成省级以上论文6篇,主编论著1部,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完成科研成果鉴定2项,均为国内先进水平。其研究成果让数以千计的病患获益,并在临床中不断应用推广。
健康所系坚守医者之“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医护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这,是他经常重复的一句话;这,也是他不断付诸实践的目标与方向;这,也就是他对医者之“道”的坚守。
15年来,为了“把急危重症患者救过来,让他们活下来、好起来”的目标,他的脚步从未停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救治一个人,完整一个家。他是急诊先锋,时刻用行动点亮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之光”。

责任编辑:刘亮亮
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