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程建华通讯员杨玉婉
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医学康复系精准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微思政”社群育人模式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该模式依托最贴近学生日常的班级微信群,实现了思政教育从“限时课堂”向“全时域浸润”的转型,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思想动能。
精准滴灌:五大育人内容直抵心灵
医学康复系精心构建“微思政”内容体系,聚焦五大主题精准施教:爱国主义教育、职业伦理案例、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这些内容以短视频、互动话题等鲜活形式,通过班级微信群精准推送,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阶梯赋能:三级递进实践贯通培养
“微思政”育人模式基于“浸润思想—强化专业—服务社会”的理念,在大一阶段通过班级微信群高频推送“微话题”引发深度讨论,筑牢价值观根基。大二阶段强调知行合一,衔接专业课程,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如“康复知识进社区”等项目化实践。大三阶段结合实习,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将在“微思政”中感悟的责任与使命延伸至真实岗位奉献,完成从学习者到服务者的升华,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

多元聚力:专兼结合师资协同育人
打破思政教育“单兵作战”局限,医学康复系创新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四元协同”育人共同体。专任教师负责核心资源库建设、科普宣讲、话题深度引领与理论支撑。企业导师发挥行业优势,提供真实案例,撰写实习评价。辅导员作为纽带,组织社群互动、密切跟踪学生思想动态、协调实践活动落地。优秀校友与行业模范则以亲身经历树立榜样,分享成长故事,极大增强育人的亲和力与说服力。这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队伍形成覆盖学生成长全链条的育人合力。

成效彰显:匠心育才结出丰硕成果
“微思政”社群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为医学康复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近三年来,医学康复系中医推拿按摩志愿服务队对接9个社区,累计参与学生志愿者约530人次;系内共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12人,发展学生党员117人,专升本成功上岸208人。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也表现突出,其中参与项目“黄金盾甲——基于超高分子及纳米材料研究”获省级以上奖项4项,在2025届“波动未来”科普大赛中,“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临床应用全面解析”项目荣获二等奖。以上成果反映了该模式在价值引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的有效融合,培育出一批专业扎实、信仰坚定、符合新时代康养事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微思政”社群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以润物无声的浸润,重构了思政教育的时空场域;以产教融合的资源深耕,打通了价值塑造与技能培养的壁垒;以多元协同的评价革新,激活了全员育人的内生动力。这不仅是思政教育模式的突破,更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生动实践,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家政方案”。

编辑:国内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