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赤碳云积青衿筑绿”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以“红色基因赋能绿色发展”为主线,开设“七彩假期”生态课堂,调研当地特色农业,开展生态文明宣讲,走访当地企业,旨在探索青年力量在推动“双碳”战略落地和乡村生态振兴中的创新路径与有效模式,以实际行动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千年漆艺寻古韵,绿色碳索探新途
在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实践团聚焦传统工艺赋能低碳转型,走进有“中国漆树之乡”之称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龙头国漆产业基地。该地有千年漆树栽培史,是全国最大天然生漆生产基地。实践团深入探索漆树全生命周期与双碳的关系,在牛王生漆展览馆与传统漆坊感受漆器精美与平利漆的绿色价值,为“双碳”目标提供东方智慧解决方案。此外,实践团还拜访了非遗传承人袁端姣,了解漆器制作工艺、商业价值及国漆创新发展方向。袁端姣表示希望更多青年重视传统工艺,推动其绿色转型。实践团体会到千年漆艺复兴既是文化自信,更是以生态智慧回应时代命题。


茶田翠色藏生态,制艺精工蕴低碳
为将特色文化与双碳目标紧密结合,实践团走访当地飞燕茶叶生产基地,体验茶叶采摘与制作,了解杀青、揉捻等工序。在茶叶加工厂中,成员们看到工厂采用现代化流水线,却始终坚持节能减排,从采摘、加工到包装均遵循低碳标准,最大程度减少碳足迹。飞燕茶叶的生产模式,展现了绿色制造在传统产业的创新应用。团队成员在实践中认识到茶叶产业在双碳领域潜力巨大,各产业都可通过创新与发展为碳减排贡献力量。


东城志愿践环保,青衿担当护家园
实践团走进平利县东城社区,以志愿服务探寻青年助力“双碳”目标的实践路径。成员们化身志愿者清扫街巷、分类垃圾,美化社区环境。在活动室中为中老年人宣讲防诈知识与环保理念,普及垃圾分类、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实践团还组织艾草枕头制作活动,与老人们交流艾草的绿色价值与保健作用。成员们感悟到,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早已融入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是传承已久的课题。


青衿执笔绘绿意,赤碳童心筑未来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践团队走进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长安社区,依托“七彩假期”平台,为30名儿童开设六堂生态文明实践课,将国家战略与“两山”理念转化为可参与的行动。课程涵盖家国情怀培育、绿色国土认知、低碳建筑实践、零碳书法体验、“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剪纸非遗与垃圾分类教学等,通过互动活动让孩子们理解绿色发展与“双碳”意义。此次活动将生态文明培育与儿童教育结合,播撒绿色种子,连接国家蓝图与基层实践,印证生态文明需从娃娃抓起。


此次陕西省平利县社会实践之行,实践团以赤子之心解码绿色密码。从千年漆艺的低碳智慧到茶田工坊的减排实践,从社区街巷的生态守护到童心课堂的绿意播撒,处处可见传统与现代的环保共鸣。青年力量扎根乡土,让“双碳”战略照进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孩童心田。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探索,更是用青春担当续写“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为乡村生态振兴绘就了充满希望的绿色图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任婷通讯员王瑞瑞麦卜文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编辑:国内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