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先锋丨孙德东:盐碱地里的拓荒者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强农先锋丨孙德东:盐碱地里的拓荒者


强农先锋丨孙德东:盐碱地里的拓荒者

  2025-08-27 11:16:13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68476.html

编者按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潍坊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潍坊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不断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鲁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强农先锋”专题采访,聚焦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和标杆案例,传播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以先锋为镜,向榜样看齐,汇聚农业强市的澎湃动能,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凝聚力量。

鲁网8月25日讯(记者王玉龙张丽华)在潍坊市北部,有一片曾经被称为“北大荒”的土地。这里靠海较近,地下咸水多,田地“近乎撂荒”,当地村民刘朋来还记得:“当年地里盐碱度高,周边没有可用的淡水,撒下种子就盼着下雨。”然而,如今的这片土地却变成了“粮食满田”,小麦玉米轮作,周年产量从原先的200多公斤提高到如今的1000多公斤。这一惊人转变的背后,离不开一位花白短发、黝黑微胖的农民企业家——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东。

孙德东(右)

从“供销社劳模”到“盐碱地改良先锋”

今年62岁的孙德东看上去比城里同龄人要沧桑一些,说话慢悠悠的,却透着山东人特有的实在与坚韧。每天凌晨4点起床,5点召集公司高层开会,6点吃完早饭就去地里转一转,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二十多年。

孙德东的人生轨迹颇具传奇色彩。17岁当兵,转业后回到昌邑县青乡供销社负责物资供应,再到后来到供销社下属养虾厂当厂长。在别人虾厂都赔钱的年代,他一年就给供销社赚了50万元。“那时候流行的都是损公肥私,而我是当兵的出身,没有那个心。”正是这份诚信,让他的月工资从57元提到了70多元,还被评为全市供销系统劳动模范。

供销社改制后,孙德东成为第一批承包综合门市部的人。上级给他定的是一年2万元的任务,而他经营第一个月就赚了4万元,第二个月赚了17万元,在上世纪90年代,27岁的孙德东已是凤毛麟角的“万元户”。2000年前后,他回到老家青阜村,这个紧邻渤海湾、以盐碱地闻名的小村庄。

当时的地“只长黄席不长粮”“潮一潮,十年不长苗”。孙德东承包了3000亩地做起了晒盐的营生。“那时土地也才5块钱一亩。别人的盐田一亩地只能出3吨盐,而我另辟蹊径从远处打井引来含盐更高的卤水,我的一亩地可产8吨盐。”随着工业盐价格飙涨,他又将盐碱地扩建到1万亩,并投资建设了溴素厂。

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开始思考:“人这一辈子也不能光为钱忙。”看着大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他决心要做点改变家乡面貌的事。

“南水北调”驯服盐碱地

2015年,孙德东正式成立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就面临盐碱地改良这一世界性难题。“不信这片土地打不出粮!”孙德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家乡农业生产上来。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先后投资近3亿元实施了一项“微型南水北调”工程——从二三十公里外的潍河引水,运用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铺设主、干、支输水管道总长度44.8万米,布设主杆固定式、支架半固定式或自动移动式灌水器喷头3万个,修建蓄水库42个,综合蓄水能力达到500万立方米,一举解决了水源短缺、海水倒浸、土地泛碱这一困扰青阜村的历史性灾害。

但仅有水还远远不够。孙德东深知科技的力量,主动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2015年,他迎来了转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刘兆辉研究员团队正在攻关“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环渤海盐碱地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双方一拍即合。

“针对丰瑞农业的痛点,我们当初做了两件事。”刘兆辉团队成员、山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李彦研究员介绍,他们首先改良土壤,加入自研肥料提高土壤养分,降低盐分胁迫;其次在肥料中加入促生抗盐物质,提高作物抗逆性。“最后,作物产生的秸秆又回到了田里,成了循环肥料。”这套“以肥降盐—促生抗盐—循环沃土”技术模式,让之前很难“对付”的中重度盐碱地,土壤变肥、渗透性变好,粮食产量增加了10%至20%。

更神奇的是团队研发的一次性施肥技术。“传统施肥,习惯多施肥,本就盐分高的土地上更是‘雪上加霜’。”孙德东说,“我们在小麦、玉米播种时种子与肥料同播,抗盐的缓控释肥料一次性施入,后续不追肥,粮食不减产甚至增产。”这种“一次施肥,管用‘一生’”的技术,在减氮20%条件下,氮效率提高了7.3%至26.4%,减排超30%。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测产数据显示:使用新技术的麦田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平均亩增产14.9%—22.4%。2025年夏收,丰瑞农业每亩地多收了160斤粮食,孙德东喜出望外:“‘不毛之地’变成了‘沃野良田’,‘神奇肥料’功不可没。”

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站在青阜村的高处远眺,10.2万亩良田一望无际,大型拖拉机、智能配肥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具穿梭其间。这是孙德东投资1.2亿元购置的300台(套)国内外先进农机装备。配套建设的还有日烘干能力1050吨的粮食烘干塔和5000平方米的粮食储存库,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我们家12多亩地,在过去如果情况好的时候一亩地也就是能赚150元左右,一年也挣不到2000块钱。”村民孙德桓回忆道。如今,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不仅获得每亩300-600元的租金,还能在企业务工。孙德桓现在月薪达到6000多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2017年10月,孙德东创新推出“社村企共建”模式,发起成立昌邑阜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青阜村364户村民中有359户以承包土地入股,每户每年可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公司每年利润的60%进行股权分红,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科技在青阜的大田里大显神威。在“青乡为农服务中心”的大数据智控中心,温湿度检测、光照指数等数据被实时收集、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50%以上,肥料有效利用率提高30%,每年节约种植成本1800多万元。

公司还延伸产业链,发展面粉加工、秸秆饲料加工、杂粮包装销售等产业,推动线上线下联动运营。2021年5月,首届昌邑市青阜农业苜蓿美食节成功举办,展示了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制作的水饺、面条等美食,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这几年来,孙德东坚持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投资1.28亿元,规划建设了现代肉牛、奶牛养殖基地项目,形成作物种植—生产加工—过腹还田的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既增加了工作岗位、公司收益,又改良了土壤、提高了作物产量,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这辈子,就是想让盐碱地里也能长出好庄稼”

孙德东的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昌邑市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潍坊市劳动模范,齐鲁乡村之星……2022年9月,他获评全省“工友创业”优秀个人;同年,农业农村部授予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

丰瑞农业也迅速发展壮大:拥有固定资产6690万元,员工236人,整合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村共建”村庄15个,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土地流转、托管服务面积达10.2万亩,年带动农民节支增收近3600万元。南京财经大学“源于心,下乡情”调研小队在2022年暑期到青阜村调研后写道:“在孙德东的带领下,青阜村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生活富裕,一跃成为山东省农业发展样板。”

采访中,孙德东反复强调:“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位从供销社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用二十多年时间诠释了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创造财富,更是创造价值。孙德东,从盐碱地改良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构建,从单一农业生产到三产融合发展,以发展粮食生产为核心,建成了规模化种植、智能化管理、链条化发展、面积覆盖10多万亩的“大粮仓”,年带动农民节支增收3600多万元,蹚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盐碱滩涂乡村振兴“青阜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这样的“拓荒者”。

如今,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农民”依然保持着每天下地的习惯,“一天不到地里看看就浑身不得劲儿。”他说:“土地是最诚实的,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我这一辈子,就想让盐碱地里也能长出好庄稼,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责任编辑:赵岳



编辑:赵岳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25年 » « 0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最新资讯

    济南市三院与死神赛跑,成功挽救外籍游客生命
  • 2025-08-28 01:54:24

     

    关于征集首届昆仑文学奖参评作品的公告
  • 2025-08-28 01:45:20

     

    招远市泉山街道:多方联动促分类,城管开放建共识
  • 2025-08-28 01:36:17

     

    铅山县公安局联合县教体局开展“最小应急单元”培训
  • 2025-08-28 01:27:14

     

    萌娃驾到 快乐启航 | 海阳市育才小学举办2025级新生入学仪式
  • 2025-08-28 01:18:12

     

    山东能源白庄煤矿:文艺进基层 奏响“安全曲”
  • 2025-08-28 01:09:08

     

    “一起写诗”春夏诗歌季职工创作交流会圆满落幕
  • 2025-08-28 01:00:05

     

    李连杰早年对释永信武功的看法,如今审视堪称精准预言
  • 2025-08-28 00:51:01

     

    朱琳和龚雪都72岁了:绝色与漂亮,差别到底在哪
  • 2025-08-28 00:41:58

     

    枣庄市儿童福利院“发光少年”成长营:点亮孤残与困境儿童的梦想之光
  • 2025-08-28 00:33:02

     

    2025年中财协财务共享一体化专委会年中会议暨“享当当”AI+创客技能大赛启动会在南京举行
  • 2025-08-28 00:23:52

     

    顶尖资源下沉基层!荣成市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成立暨国家级消化内镜规范化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圆满落幕
  • 2025-08-28 00:14:48

     

    中产家庭,会花上万元买一台陪伴机器人吗?
  • 2025-08-28 00:05:48

     

    “法式”生活丨新型骗局盯上健康!揭秘网红假医生,附超全辨伪攻略
  • 2025-08-27 23:56:42

     

    “第一书记”小课堂——我和孩子共成长
  • 2025-08-27 23: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