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仁江河畔,600米农耕便道连民心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汇川:仁江河畔,600米农耕便道连民心


汇川:仁江河畔,600米农耕便道连民心

  2025-11-26 12:42:41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82647.html

多彩贵州网讯“轰隆隆……”11月23日,汇川区高坪街道仁江村铁路旁的田埂上,挖掘机正有条不紊地平整路基,黄褐色的泥土被压实成坚实的路基雏形。龙舞组67岁的老农户卢大春攥着锄头站在田边,望着忙碌的施工现场,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笑意:“以前扛着50斤化肥过铁路涵洞,走这段泥路得歇三回。现在好了,这条便道修通后,拖拉机直接能开到地头,我这老骨头总算能轻快些!”

这一幕场景,是仁江村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生动缩影。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仁江村党组织始终把“听民声、解民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一条条惠民举措架起党群“连心桥”,而这条农耕便道正是其中之一。

事情要从今年初建成的两个铁路下穿涵洞说起。此前,仁江村400余亩铁路沿线耕地的村民,为了耕种不得不横穿铁路,不仅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还曾发生过农具滑落铁轨的险情。村党组织得知后,通过“党员联户”机制收集民情,以“院落议事会”凝聚共识,主动对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交通局及成都铁路局,进行多方协调,最终推动下穿涵洞建成,彻底解决了横穿铁路的风险。

可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涵洞周边没有配套农耕便道,原本的土路在雨季泥泞不堪,化肥种子靠人背,收获粮食靠肩扛,遇上下雨天,鞋子陷在泥里都拔不出来。这成了320余户村民的共同困扰。在龙舞组党员王小艳的民情日记本上,这样的村民诉求记了满满三页。“群众的抱怨就是我们的‘动员令’,必须尽快解决。”村党总支书记郑小强在党员大会上斩钉截铁地说。村“两委”当即决定将农耕便道建设列为“党建为民办实事”头号重点项目,誓要打通服务群众的“田间最后一公里”。

“群众有需求,党组织就要有行动。”仁江村迅速成立农耕便道建设专班,构建起“党组织统筹、党员带头干、部门齐联动”的工作格局——郑小强担任组长,5名党员干部分片包户,20名党员志愿者组成服务小队,从勘察设计到资金落实全程跟进。为了制定最优方案,党员们带着卷尺、笔记本,连续一周扎根田间地头,踩着晨露丈量路线,披着晚霞逐户征求意见,光是路线方案就修改了6次,最终确定的600米路线既避开了农户宅基地,又最大限度缩短了农机通行距离。

资金和安全是项目推进的两大关键。村党总支一方面安排党员骨干对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区交通局,带着民情日记和现场照片详细汇报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争取到23万元上级补助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村级集体经济自筹5万元,解决了2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考虑到项目紧邻铁路,党员陈新主动承担起对接成都铁路局的任务,先后多次上门沟通,邀请铁路部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确保施工与铁路运营“双安全”。

如今,这条宽2.5米、厚10厘米的农耕便道已完成路基铺设,预计本月即可竣工。据测算,便道建成后,400余亩耕地的农机通行率将从0提升至100%,村民劳动强度降低60%以上,农产品转运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仅运输损耗减少一项就能为村民年均增收近2000元。

“不仅要把便道修起来,更要管好用好、让它成为致富路!”郑小强介绍,村党总支已提前制定《农耕便道管护公约》,明确“党员分段管护、村民门前负责”的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路面清扫、排水疏通等维护工作。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正在建设的便道上,也映照着村民们充满希望的脸庞。这条600米的农耕便道,不仅是一条通行之路,也是仁江村党总支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之路,还是连接党群民心的情感之路,更是助力乡村产业腾飞的振兴之路。(邓杰)

一审:王信

二审:姚腾余从源

三审:唐全寿



编辑:国内 来源:多彩贵州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34年 » « 01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