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风景”到“卖体验”:数字游民如何为古堰画乡注入文旅新气象?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从“卖风景”到“卖体验”:数字游民如何为古堰画乡注入文旅新气象?


从“卖风景”到“卖体验”:数字游民如何为古堰画乡注入文旅新气象?

  2025-11-28 23:34:55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82882.html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流量”的密码已悄然改变。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的观光,而是渴望深度的、个性化的、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体验”。在浙江丽水莲都古堰画乡,一场名为《情绪野生WildMoods2025》的艺术事件,正成为当地探索“文旅3.0”——即“体验经济”模式——的生动实践。

“过去,游客来古堰画乡,或许是为了一睹千年古樟的风姿,或是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老街。而现在,我们希望他们是为了来‘过一种生活’。”作为《情绪野生WildMoods2025》艺术项目的内容方,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的负责人解云垚这样描述他们的初衷。

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图片由/"情绪野生/"项目工作组提供)

《情绪野生WildMoods2025》艺术事件,由莲都区人民政府主办,丽水莲都农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并联合新锐青年社群“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的成员共同打造。整体内容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国际艺术家驻留、公共艺术工作坊与综合艺术展览——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疗愈流程”,旨在探索艺术如何成为当代人重新连接“附近”、重塑内心图景的有效途径。

首先,一个名为《情绪野生:内心的气象学》的展览,汇集了多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作品共计70余组(180余件),引导观众在他人的表达中照见自己,达成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每个人的内心都如同一片气象万千的原野,自有其阴晴风雨、晦明变幻。

巴比松精神的核心,正是一场从都市文明向自然旷野的“出走”;而此次在丽水莲都古堰画乡——这片延续着巴比松创作精神的土地上呈现的展览,本身便是一场被精心策划的、朝向内在世界的“精神远行”。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作品的静态陈列,更像是一幅细腻绘制的“情绪地图”。策展团队匠心构筑了一条富有仪式感的观展动线——始于“漫步”,继而“行山”“回望”,于“野餐”处稍作停歇,最终走向“归程”,引导观众穿行于由艺术作品交织而成的一处处精神景致,在旅程的尽头,完成一场回归自我的内在对话。

展览现场(图片由/"情绪野生/"项目工作组提供)

与此同时,作为项目核心的国际艺术驻留《情绪作为我的原料》计划也悄然启动。

远道而来的国际艺术家被邀请重新成为一名“学徒”或“生活者”。其中包括来自英国的声音/感官艺术家海伦·弗罗西(HelenFrosi)、英国摄影艺术家奥利弗·埃格林(OliverEglin)、葡萄牙绘画艺术家伊瑟·夏普(IseSharp),以及英国的绘画与雕塑创作者杰德·加斯金(JadeGaskin)。他们各自带着不同的艺术语言与感知方式抵达古堰。

他们在为期两个月的驻留中深入本地艺术与手作工坊:执刀雕木,感受纤维的呼吸;拨动陶轮,体会泥土的柔韧;提笔落墨,在宣纸上探寻东方意境……西方“观念先行”的创作逻辑,与东方“技进乎道”的身体智慧,在此悄然交融。

与此同时,6位中国青年艺术家陈春旺、董珍、黄笑、李范、马子豪、张通也深入此地,他们选择以更沉潜的姿态,与这片土地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这种深切的联结也成为他们共同的创作母题。陈春旺将驻留视为“一场全然交付身心于自然与创作的修行”;黄笑从古樟树皮的裂痕中,读出了古堰水系蜿蜒流淌的微缩图景;董珍则借苍劲老樟的意象,晕染出古堰画乡“时光缓缓流淌”的悠然气韵。而张通、李范与马子豪则将驻留转化为向内探寻的契机——他们的作品分别化作一场“与尘与光”的私语、一段关于记忆与冲动交织的“情绪的诗”,以及对古典江南诗意的当代表达。

但“情绪野生”的探索并未止步于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艺术家们不仅作为创作者,更化身为《野生调制》国际艺术公众工作坊的引导者,将他们在驻留期间所汲取的灵感、沉淀的思考与切身的体悟,融入精心设计的六场主题工作坊之中,以互动与共创的方式,悉心传递给每一位前来参与的观众,激发共鸣、点燃想象,让艺术在交流中生长,在体验中疗愈。

从中国艺术家张通带领的“色彩观察”、陈春旺主持的“超轻黏土”,到杰德·加斯金(JadeGaskin)开设的“墨无所印”版画工作坊,创作在此转化为一种向内观照的实践。而在户外,艺术则成为唤醒感知的媒介:海伦·弗罗西(HelenFrosi)的“山水回响”静默漫游、伊瑟·夏普(IseSharp)的“与自然共鸣”姿态绘画,以及奥利弗·埃格林(OliverEglin)的“风景摄影”工作坊,皆邀请参与者重新调动身体感官,以直觉的方式与古堰画乡的风、光、水、土建立起鲜活而真切的联结。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破了传统景区“台上演、台下看”的模式,将游客从“消费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共创者”。在“超轻黏土”工作坊,参与者亲手将黏土与自然风物结合塑造成独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在“声音行走”中,人们闭上眼睛,跟随艺术家的引导,用听觉重新感知古镇的呼吸。

“这种体验是无法被复制的。它直接触动情感,创造的是独一无二的个人记忆。”来自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的项目总负责人解云垚强调,“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核心。当一次旅行从‘花了多少钱’变成‘收获了多少故事’,它的价值就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这场“体验升级”的背后,是一套创新的“政府引导—国企支持—社群共创”的协作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宏观指导,国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而以52赫兹为代表的青年创意社群,则成为了生产高品质“体验内容”的核心引擎。他们像一个“创意合伙人”,凭借对当代青年文化与情感需求的敏锐把握,为传统景区注入持续的内容活力。

作为项目的总协调方,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人才聚落”。社区如同一处“青年创意枢纽”,通过其在古堰画乡设立的线下空间,将散落在各地、具备多元专业背景的青年艺术工作者,以“项目共创”的方式持续引入乡村场域。从事件构思、到现场执行,本次艺术项目的核心团队都来自社区内部,例如本次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的核心共创伙伴QUICK龟壳影像社区的艺术人才们,以及常驻伦敦的策展人陈桑榆等。

这一实践也与古堰画乡所传承的“巴比松精神”遥相呼应。百年前的巴比松画派强调“面对自然、忠于感受”,而今天的“情绪野生”则将其升级为“回归内心、创造体验”。这不仅是对历史文脉的传承,更是面向未来的产品创新。

从卖门票、卖风景的“文旅1.0”,到卖文创、卖商品的“文旅2.0”,古堰画乡正借由“情绪野生”这样的内容实践,逐步迈向以“卖体验、卖生活方式”为特征的3.0阶段。

这场探索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在地文旅开辟了新路径,更在于提示我们:未来的文旅发展,或许正取决于我们能否以真诚的内容、可参与的场域和持续的关系建构,将风景转化为情境,将游客转化为共创者。而这,也正是高品质文旅所能抵达的深层价值。

《情绪野生WildMoods2025》详细信息:

主办方:莲都区人民政府

承办方:丽水莲都农文旅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

项目统筹: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

项目总负责人:解云垚

策展人:解云垚、周思武、陈勇、刘宗璇、陈桑榆

(以下人名按首字母排序)

参展艺术家:

白尧、黄笑、陆雨心、曹栌尹、黄杨茗、马子豪、陈春旺、季侯风、孟繁宇、陈墨、蒋佳霖、欧阳宇、陈雨萌、鞠杨、沈同舟、董珍、李范、王凯、杜雨婷、李钧焓、王岚彬、段亮鹃、李世捷、吴恒志、方瑞、李锐、吴雨擎、关屿、李苑琛、杨源深、谷蔚然、李永光、查奥楠、郭楚微、梁世嘉、查未澜、何玮佳、刘江昊、张通、胡心亭、鲁林峰、赵利奇、黄佳怡

驻留艺术家(国内):陈春旺、董珍、黄笑、李范、马子豪、张通

驻留艺术家(国际):HelenFrosi、IseSharp、JadeGaskin、OliverEglin

本地合作艺术家/手艺人:兰金美、朱小红、李俊、梁丽勇、徐郑真

项目工作组:常溪亭、陈晶晶、陈雯、丁楚、桂瑞鸿、胡恬、蒋泽锋、赖佳聪、李依遥、李秀月、罗辑、马琰菁、王子欣、吴若菲、张佩瑶、郑谨沂、周墨菲、周夏憧、周泳其、朱家羽、朱馨怡

视觉设计:许焕枫

翻译工作:张佩瑶、周墨菲

摄影工作:李依遥、刘玥茗、幸小榆、曾文雄

联合呈现:QUICK龟壳影像社区(周思武、陈勇、刘宗璇)、陈桑榆责任编辑:韩璐(EN053)



编辑:韩璐(EN05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24年 » « 11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