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其中,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百泉镇百泉湖村被认定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为黔南州获得该荣誉的10个村之一;独山县第三小学被认定命名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为黔南州获得该荣誉的3所学校之一。

百泉湖村。
百泉湖村位于独山县城郊4.5公里处,有34个自然寨,996户4059名村民。近年来,该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主动吸纳优秀人才,打造成了一个产业旺、生态兴、环境美、群众富的文明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文明创建基础。聚焦“乡村旅游+精品水果+油桐种植”发展定位,探索打造了“公司+合作社+乡村旅游+农户”模式,共发展特色农家乐10家、精品水果园6500余亩、油桐园1000余亩,同时,打造“拉外十里果乡”品牌,进一步扩大该村农特产品知名度。通过多年发展,该村集体经济增长势头强劲,2021年突破100万元且实现全民股东分红,2022年达129.8万元,2023年为132.13万元,切实为文明创建筑牢物质根基。

百泉湖村。
开展专项整治塑造文明好乡风,助力文明创建见效。围绕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调处、家庭矛盾化解、陈规陋习破除等开展专项整治,推进移风易俗,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通过多方筹资与群众参与,建成乡愁馆2座、党建活动室2个、文化广场14个,多次开展少数民族节庆与传统节日、“十比十评”示范户评选、文明村寨创建等活动,共评选示范户150余户、先进村民小组10个,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治理效能转化为文明进步动力。
吸纳优秀能手建成人才振兴库,注入文明创建动能。组织生产管理型、技能带动型等乡土人才150余人参与各级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养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涌现出了种茶大户韦隆琼、“猪王”养殖大户岑政军、“牛肉红”精品橘种植大户吴显江等一批致富带头人。按照“村集体+产业能人+农户”的带动模式,鼓励100余名“带头能人”辐射引领600余户群众发展起了种植园、养殖场、农家乐、烧烤场、乡村民宿等产业。利用微信群、乡村大喇叭、宣传栏、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身边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带动50多位致富能手加入服务群众行列,优秀人才成为文明村建设的新引擎。
独山县第三小学位于城区北面3公里处,现有学生2079名、教职员工110位,共设教学班42个。学校秉持“以美育人,给学生最美的童年”理念,以“以德立人,雅行博爱”为校训,借“四力”绘就文明校园高质量发展蓝图。

独山县第三小学。
党建引领正师风,铸就文明向心力。以党建带创建,领导班子聚焦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彭长明老师为榜样,将其工作室作为传承精神的载体,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引领全体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出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爱心浓、素质好”的教师队伍,凝聚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强大合力。
多元活动提效能,打造文明核心力。把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中把文明理念转化为行为自觉。同时,定期开展“三礼”“三节”、培养“三小雅行少年”、21支社团、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校园电影、校园采摘节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话文明、知礼法、强体魄,筑牢文明底色。

独山县第三小学。
校园文化润童心,激活文明生命力。遵循内外兼修、以美育人原则,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外有“一步一景观,一景一文化”,校园环境优美整洁,走廊、板报、橱窗等处处散发知识气息;内则营造文明氛围,通过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班级微信群等线上线下载体,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树立网络文明观念,增强网络素养,共同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
家校社联手共育,增强文明协同力。积极推动家校社携手,通过家长会、社区服务、专家讲座、寒暑假家访、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主题教育等,以孩子带动家庭,形成学有良教、家有良方、社有良策的融合发展模式,共筑人民满意的教育环境,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外绚烂绽放。(图/文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国内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