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三个月前,老家的张阿姨突然接到一个视频来电,视频里,女儿张口喊道:“妈,我开车撞到别人的车了,快给我转点钱吧。”看到女儿这么说,张阿姨脑子“嗡”一声就蒙了,又担心又紧张,她毫不犹豫就转了钱。两天后女儿回家,才发现这是场AI换脸诈骗……
5月27日,在“e法善治网聚同心”全国网络普法行·河南站的启动仪式现场,洛阳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李海芳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她身边的诈骗案件。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张阿姨向我描述这件事时,满脸的难以置信,喃喃道‘那真的不是我闺女吗’。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AI诈骗正在击穿亲情信任的最后防线。智能化产品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李海芳说。
警示提醒,迅速行动。洛阳市司法局立刻指导宜阳县“甘棠说法”团队做了一期《AI换脸反诈》视频,通过情景再现,还原诈骗全过程。视频推出后,不仅年轻人转发,老年用户也积极分享,引发“银发刷屏”现象。
据李海芳介绍,现在,我们每天滑动手机屏幕的长度相当于一座珠穆朗玛峰,但其中有很多隐患:每3分钟就发生1起网络诈骗,每10条热搜就出现1次舆论审判,而每100次点赞就潜在1次侵权风险。

“网络不能成为‘法外之地’,普法必须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李海芳说,为让更多“数字公民”心中镌刻法治基因,洛阳市进行了矩阵式普法。
洛阳市司法局将“以新技术新媒体赋能精准普法”纳入“八五”普法规划,指导县区精心制作法治视频,打造“孟小鲤”“涧小西”等法治IP,联合网信部门,用10万+点赞的普法短剧丰富普法内容。
“我们还在全省率先开通《谁执法谁普法》网络直播,让行政执法机关化身‘普法主播’,进行以案释法;我们走进省司法厅《古今探法》栏目,参与绘就‘河南传统法律文化电子地图’,从黄河法治廊道到社区普法驿站,333个品牌化法治文化阵地让法治‘抬头可见’‘触屏可及’。”李海芳说。

截至目前,“龙鲤邀您来答题”吸引上万网友闯关学法,“律师说法”覆盖14万人次,400余部微短剧累计播放量破百万。
“我们的视频制作花费了很大精力,但每当想到,因为我们的视频或直播,哪怕有一个人避免了诈骗或者有一个人学会了依法维权,这一切都值了!”李海芳坚信,当法治成为习惯,文明自有力量。(王苑)
编辑:谭敏审核:王苑
编辑:谭敏审核: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