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2025-06-13 20:25:44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55826.html

仲夏的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连片的科技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掀开保温帘,湿润空气中混合着新鲜黄瓜的清香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攀爬而上,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智能温控的田间,采摘、装筐、运输,一片忙碌景象。这里有1400亩恒温恒湿的科技大棚,一块块“万元田”正孕育着园区村乡村振兴的希望。

“过去种地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生金。”园区村党支部书记李萍抚摸着饱满的黄瓜说道。在她的带领下,这片曾经以传统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的土地,如今已成为贵州山地高效农业的样板区。

走进园区村的科技大棚,恒温恒湿的环境让作物摆脱了季节的束缚。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地为每一株作物输送养分。当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棚内的黄瓜藤却舒展着叶片,源源不断地结出鲜嫩的果实。

“夏季种黄瓜,冬季种豌豆尖,土地全年无休,收益翻了好几倍。”李萍指着整齐排列的设施介绍。这些科技大棚采用自动化温控技术,数台换气扇以及温控系统,让这里的蔬菜即使在初春低温时节,也能提前20天上市,抢占市场高价。

科学轮作模式让土地效益最大化。每年4月,黄瓜苗在智能大棚中安家落户,5月便迎来收获,翠绿的瓜果一直采收到11月。待到秋意渐浓,村民们又撒下豌豆尖种子,在冬季培育出鲜嫩的高端蔬菜。

“我们这里的黄瓜亩产量最高达35000斤,每亩地年收入可以突破4万元。”李萍算了一笔经济账。在盛产期,每天有40吨新鲜黄瓜从园区村发往全国各地。而到了冬季,豌豆尖更是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这里的豌豆尖直接销往北京、上海和粤港澳,优质品能卖到168元每斤,园区村因此赢得了“中国豌豆尖之乡”的美誉。

在园区村的田间地头,“万元田”的称号不胫而走。这个朴实的称谓背后,是一套让土地生金、农民致富的科学密码。

“秘诀就在‘一田双收、四季生金’八个字。”李萍道出了其中的门道。在推广黄瓜与豌豆尖轮作的同时,园区村还创新采用“2+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既充分利用边际效应,又实现协同共生。一块地同时收获两样作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一季大豆。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农业的蝶变,“科技”成为关键词。“我们与省农业科学院有长期合作,省里的专家定期到现场指导种植技术,在田间地头给我们的农户搞农技培训。”李萍介绍道。为提升村民技能,村里除定期组织培训外,还选派骨干外出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

多元产业并进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除了黄瓜、豌豆尖、大豆玉米套种,园区村还发展紫薯种植、稻花鱼和黑猪养殖等项目。产业兴旺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自4月以来,每天就有超500人在大棚基地务工。

站在园区村的观景台上眺望,连片的科技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现代农业的光芒。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黄瓜,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大棚外,运输车辆整装待发,将新鲜的瓜果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种的不仅是蔬菜,更是乡亲们的美好生活。”李萍弯腰拿起一根翠绿的黄瓜,丰收的脉搏在指间跳动。从单一种植到科技轮作,从看天吃饭到四季丰收,这片土地的故事,正是中国千万乡村走向振兴的生动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凯茗张绍东

编辑周麟宇

二审杨凯茗

三审陈海东



编辑:国内 来源:当代先锋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14年 » « 1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最新资讯

    [开户代运营]减肥、男科、丰胸,抖音私信问答加粉,切量按A结算
  • 2025-08-15 10:26:33

     

    伟星新材上半年营收20.8亿元,全年目标完成率仅32%
  • 2025-08-15 10:20:34

     

    恒大退市背后:许家印、丁玉梅等被追讨超400亿元股息及酬金,超500亿元资产被冻结
  • 2025-08-15 10:14:27

     

    兰州旅游旺季带火短租市场 核心区房源“手慢无” 服务升级拼细节
  • 2025-08-15 10:08:19

     

    强对流、台风、暴雨预警齐发,“杨柳”已加强为强台风级逐渐逼近
  • 2025-08-15 10:02:19

     

    “走进红色沂蒙”(第二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团到临沂市中医医院啦
  • 2025-08-15 09:56:13

     

    青年夜校,上新了!
  • 2025-08-15 09:50:10

     

    银龄巧手拓印乐 爱家社工暖人心
  • 2025-08-15 09:44:02

     

    隐形女神的生活哲学,低调守护家庭幸福,网友纷纷点赞感动
  • 2025-08-15 09:37:58

     

    刘诗诗为何38岁还能全网炸锅?幕后真相让人意外
  • 2025-08-15 09:31:50

     

    德云社十五年前兄弟分道,李菁郭德纲彼此选择背后隐情解析
  • 2025-08-15 09:25:48

     

    广西涠洲岛一观光车司机因言语威胁他人人身安全被行拘
  • 2025-08-15 09:19:44

     

    董璇对张维伊的反应,揭示高云翔真实处境
  • 2025-08-15 09:13:41

     

    王志文低调魅力难挡,深藏不露暖心人,被赞“油而不腻”情感细腻
  • 2025-08-15 09:07:31

     

    朱孝天自曝已删除贾玲微信,热搜爆了
  • 2025-08-15 0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