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为全方位展现新春公司冲刺“双过半”的亮眼成绩、典型经验与感人事迹,我们策划推出“答好‘期中卷/',实现‘双过半/'”系列报道。通过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稿件,宣传公司上半年在增储上产、技术创新、安全环保等方面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涌现的先进事迹,营造强大宣传声势和浓厚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向年度目标全力冲刺!



时间回溯到2025年4月10日。
这一天,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胜利西部参战单位的140余名专家教授齐聚乌鲁木齐胜利油田西部生产科研基地,交流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剖析制约增储上产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共同推进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理论创新、技术创新。
搭建创新平台,深化中中合作、校企合作、院厂合作,借智借力、引智引力,成为新春公司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的关键举措。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今年以来,新春公司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用科技创新解放油藏,为增储上产注入强劲动能。
以排609-12区块产能建设为例,油藏垂深只有200米左右,储层非常薄。新春公司浅层稠油开发首席专家兼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梁建军表示:“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提高储量动用率、油藏采收率等领域进行针对性的攻关。”考虑到前期采用直井方式开发,油井生产周期短、效益差,在该区块的产能建设方案编制中,全部部署了多分支水平井,充分发挥分支水平井多个分支增大泄油面积和注汽面积的优势,提升注汽效果,尽可能提高单井产量。
垂深仅200米左右,定向造斜困难,优质储层薄,靶向钻井挑战大……面对多分支水平井施工的种种难题,新春公司更是把强化技术创新应用放在首位,创新“缓弧轨迹设计、双短螺杆造斜、配重旋转下套管”的水平井开发技术,解决了极浅疏松砂岩储层(100-200米)造斜率低、套管下入磨阻大的难题;创新“多分支井眼快速分离、快速完井”的多分支水平井开发技术,解决了常规水平井隔夹层、边角料储量动用程度低的难题。今年前5个月,新春公司完钻多分支水平井32口,投产16口,单井产能达标率100%。



随着春风油田开发的深入,受油藏埋藏浅、储层薄、黏度高影响,部分油井高存水、高亏空问题突出,无效井、低效井比例增多,稳产难度加大,开发效益变差。
技术攻关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带动油田开发向新的高地挺进。新春公司应用“数模+四维地震+浅孔”技术,实现剩余油描述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明确井间50至60米范围内剩余油富集,为老区综合调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指明潜力方向。
“最适配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采油管理一区以油藏开发矛盾为出发点,逐步形成“脉冲注汽接力采油、精准分段采油”等配套工艺技术,累计实施各项措施56井次,累计增油3400吨。考虑到稠油油藏注汽是基础,该管理区改进注汽管网保温工艺,由气凝胶+硅酸铝棉优化为气凝胶复合管壳,并且对管线、阀门、固定支墩等节点强化保温,平均热损降低30%,让每一吨蒸汽都注入地层。




AI技术在勘探开发领域的落地应用,为油田高效开发注入新动能。新春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采油工程管理部经理关松涛表示:“针对转周参数优化、产量分析及预测等稠油开发中的难点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形成以高质量数据集成为核心的技术。”
借力DeepSeek提升计产准确率,在采用“三次算产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对比应用,计产准确率从74%提升至90.3%;完成14条业务流程梳理、打通5大专业软件接口,集成40项工具部署,实现地质工程协同研究线上化、研究成果共享化;以“两仓四库”建设为抓手,精准支撑稠油转周、措施优化需求落地,推动潜力摸排、措施储备、措施运行效率整体提升50%……


2025年,从多分支水平井的精准部署与应用,到“数模+四维地震+浅孔”对剩余油的精雕细刻,再到AI赋能下的高效开发与管理,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创新的智慧与力量。接下来,新春公司将重点推进准中效益勘探、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区域分支井组大幅提产、准北特超稠油先导试验等十大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在准噶尔盆地书写着科技兴油、创新驱动的壮丽篇章。(来源:新春公司党群综合部)
编辑:国内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