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之江丨古今交融 主客共享 南浔古镇创新文化遗产守护传承路径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文润之江丨古今交融 主客共享 南浔古镇创新文化遗产守护传承路径


文润之江丨古今交融 主客共享 南浔古镇创新文化遗产守护传承路径

  2025-07-20 19:08:36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63047.html

第七届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通讯员沈勇强摄

盛夏的南浔古镇,青石板路被烈日炙得发烫,却挡不住游客的热情。頔塘古运河上,船工老沈将又一拨游客从古镇东大门载到百间楼的“囿舍”民宿。“30年前这河道运的是丝绸,如今运的是天南地北的客人。”老沈笑着抹了一把汗。船桨划过的碧波倒映着两岸斑驳的白墙与雕花门楼,不远处的石拱桥上汉服少女翩然留影,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南浔用了20年时间证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相辅相成的必答题。南浔区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修旧如旧、活化利用、主客共享”创新路径,改写了古镇发展的传统路径。在这里,每一块青砖黛瓦都在讲述着过去,每一处活化空间都在创造着未来。

濒危民居变成文化地标

百间楼明清建筑群内,“囿舍”民宿主理人张蕾用南浔“三道茶”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6年前,她与丈夫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被百间楼的保护政策吸引,将4户相挨着的公房改造成高端民宿。“最难的不是改造,而是如何让老宅既保留灵魂,又满足现代需求。”张蕾指着大门两侧抬升了15厘米的地台说,“虽然成本增加了30%,但保住了百年花窗。”这些细节背后,是无数个与文物专家、工匠反复推敲的日夜,最终用“绣花功夫”完成改造,“反反复复抠细节——木结构承重、隔音、防潮,每一步都要平衡历史与功能。”

2012年,南浔古镇启动系统性保护工程时,面临的困境颇具代表性:2.1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237处历史建筑中近半数年久失修,5条历史水系有3条被填埋或污染,原住民外流严重。“当时最大的争议是要不要把所有居民迁出,把古镇变成纯粹的景区。”南浔区文旅集团战略规划研究部部长张付军回忆。

经过反复论证,当地决定用最小干预实现最大效益,既保留传统街巷的尺度和风貌,又提升游客体验。

在保护维度上,南浔创新“分级诊疗”体系,将237处历史建筑按价值评估分为“重点保护、适度利用、功能更新”三类。“在不破坏历史肌理的前提下,我们通过局部修缮、空间优化和环境整治,完成了近2.1万平方米的传统民居、名人故居和园林古桥的保护性修缮。”张付军说。就这样,百间楼从濒危民居蜕变为文化地标,既延续了建筑风貌,又引入了研学、文创等新业态。

天津游客李晓洁已是第三次入住“囿舍”,这次特地选了临河的房间。“第一次来就被细节打动——老宅的梁柱结构保留原貌,但智能马桶等一样不少。”推窗见摇橹船划过,她立马拿起相机摁下快门,“全国这么多古镇,每年吸引我来的,是这里独有的烟火气和舒适感。”

老建筑悄然“破圈”

作为全国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古镇,南浔拥有众多高规格历史建筑——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张氏旧宅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如今,这些百年建筑正悄然“破圈”:从静态展示的展馆,变为可触摸、可互动、可沉浸的活态文化空间。

在沈尹默艺术馆,书法爱好者们不再只是隔着玻璃柜欣赏墨宝,而是亲手体验拓印、临摹,把“大师同款”带回家;丝业会馆内,评弹演员的吴侬软语与观众的喝彩声交织,让沉寂多年的老建筑重焕生机;小莲庄的实景戏剧《枕莲记》更将园林变舞台,观众跟随剧情穿梭于亭台水榭,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商贾世家……

“以前逛古镇就是拍照打卡,现在能‘演’进历史、‘玩’转文化,体验完全不同。”来自江苏的游客陈女士感叹。数据显示,这种沉浸式体验模式让南浔重点文化场馆的游客停留时间延长了1.5小时以上,二次消费率提升近20%。

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激活其当代价值?南浔的答案是“轻改造+重体验”。

丝业会馆采用可移动座椅系统,既不影响建筑结构,又能满足演出需求;桂世镛故居引入AR技术,让古画“动”起来,成为研学热门打卡点;沈尹默艺术馆里增加了“新青年书店”业态,游客在咖啡香中阅读历史。

“活化不是颠覆,而是让老建筑找到新语言。”南浔古镇景区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静介绍,2024年古镇文创收入突破2000万元,其中15%来自体验项目。未来三年,30%的文化场馆将实现动态活化,让世界文化遗产真正“活”在当下。

既古老又时髦

当许多古镇陷入“千镇一面”的困境时,南浔却以“免票”破局,用真诚服务换来了游客的真心偏爱。数据显示,2024年,景区游客量突破2038万人次,同比增长65%,一跃成为浙江省千万级核心大景区。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南浔从“卖门票”到“卖体验”的智慧转身。

2023年初,南浔古镇向全球所有游客免费开放景区2.18平方公里的古镇街区。刘静说,这一大胆决定,倒逼景区把重心转向“如何让游客愿意留下来”。

2024年底,南浔又推出“全域住宿、全景免费”政策——入住合作酒店的游客,不仅能免费游览6大收费景点,还能享受古镇商家的专属优惠。这一招精准击中了“一日游”的痛点,让匆匆过客变成慢游旅人。

南浔的留客秘诀还在于“让古镇既古老又时髦”。2023年起,南浔大刀阔斧升级业态:宝善街变身亲子乐园,頔塘文化街飘起美食香气,李白图书馆餐厅等网红品牌纷纷入驻。短短两年,古镇业态从637家增至近千家,核心运营面积翻了一番。

老建筑里长出了新生活。“反差感”激活文化基因:上海戏剧节、运河音乐节、亲子艺术节赋予古镇文艺气息;桨板公开赛、大学生街舞锦标赛则注入年轻活力。今年6月,第七届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吸引全球300余位选手,在千年水道间演绎“速度与诗意”的碰撞。

“去门票化”后带来的流量效应给古镇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智慧化管理平台,南浔实时监测人流密度、预警突发险情,并精准调控消防、水电等系统。水上巴士、观光车接驳、智慧停车等配套的完善,既保障了游客体验,更让文物建筑在开放中得到科学养护。



编辑:国内 来源:杭州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24年 » « 05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