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期间,长兴非遗调研实践队成员前往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实地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叶龙。此次调研活动聚焦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传播,队员通过实地走访、影像采录与群众交流,感受百叶龙背后的文化底蕴与传承力量。

百叶龙,又称荷花龙,是流传于长兴一带的民间舞龙技艺。该龙以竹篾扎制龙骨,龙身装饰荷叶状彩灯,造型独特,色彩鲜明,舞动时宛若荷花翻卷、龙影婆娑。2008年,百叶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江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它承载着地方群众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在林城镇文化广场,实践队员观看了一场由当地龙舞队员带来的百叶龙表演。伴随着铿锵鼓点和悠扬唢呐,数名队员手持龙身起舞,龙首时而高昂、时而回旋,动作利落流畅,场面气势恢宏。台下观众热情高涨,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与喝彩。

为深入了解百叶龙的技艺内涵与传承情况,实践队员前往林城镇非遗传习所,与相关传承人进行交流。据介绍,百叶龙的制作过程十分繁复,一条完整的龙需经历扎骨、上色、贴灯片、组装等十余道工序,往往需要两周以上时间完成。传承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政府支持和群众参与度提升,百叶龙在学校、社区等平台得以广泛传播,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也日益增强。
实践队员还走访了部分参与龙具制作的村民,了解到百叶龙所用荷花灯片多由手工剪裁、染色而成,每片荷叶都凝聚着制作者的细心与巧思。“每一片叶子都不能有褶皱,贴上去的角度也要对准龙骨节奏。”制作人员介绍道。在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这项传统工艺正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调研中,实践队员注意到,当地多所中小学已将百叶龙文化纳入校本课程,通过“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开展舞龙教学、图纸讲解、传统技艺体验等活动,使更多青少年在课堂内外接触并了解非遗技艺,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此次实地调研,不仅让实践队员深入了解百叶龙所代表的非遗价值,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脉动。实践队员表示,将继续发挥大学生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图文、视频、调研报告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关注非遗、尊重传统、参与保护。
长兴百叶龙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正以崭新姿态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实践队伍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推进非遗保护与宣传工作。(韩丰骏)
责任编辑:李震
编辑:李震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