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相信吗?中国的开国将军里,竟真有两位“少林寺出身”的武林高手!他们不是电影里的大侠,而是真刀真枪冲锋陷阵的将军级人物。更妙的是,这俩人曾在少林寺苦练武艺时互不相识,却阴差阳错,在中国革命的风云岁月里成为了同袍、并肩作战的兄弟。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段比小说还精彩的历史:少林方丈还没来得及上阵,被一个小孩儿挥刀就干跑了土匪——这是真实故事,不是虚构。而且,这些故事真的能让人热血沸腾。问题来了,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在现代电影和真功夫面前,他们又怎么看?咱们慢慢聊!
热闹了,世纪大对决上演!在中国革命军队的大后方,许世友和钱钧两位少林师兄弟谁武艺更高?各有粉丝阵营。有的喊许世友,毕竟人家开国上将、“功夫将军”名气大;也有人觉得钱钧这个少林中将才是真正的大隐隐于“行”。可要问他们自己,居然彼此互不知底,也不是结拜兄弟那种铁——直到延安闲聊“你在少林练过功夫?”才发现是同门,这缘分神不神奇?不过,师兄弟归师兄弟,谁更“能打”,这下可有得掰扯了。而且,当年他们都是在雪地石地倒立、苦练刀枪棍棒的狠角色。但据说许世友更喜欢用大刀,刀下人头不少。怎么,真的有那么神?

故事得从许世友小时候讲起:生在河南穷苦人家,八岁时饿得没饭吃,被云游的高僧领进了少林寺。别想着什么梦想到少林练功夫,纯粹是因为肚子饿。可这小孩进寺后,倒还真把十八般武艺练了个遍。你们能想象吗?每天凌晨在冰冷石地倒立,那种滋味,估计现在的健身达人都得哭出来。拳脚、棍法什么都学,尤其爱舞大刀,练得是出神入化。5年苦功,不偷懒、不打马虎眼,他说过,“当时觉得自己挺了不起,将来要打尽人间不平事。”现实马上给他机会:人生“首战”是干上一伙号称又要打家劫舍又敢直接掀少林山门的土匪。方丈没上场,是个小伙子单刀赴会。许世友就这么一人一刀,直接把土匪头子斩于马下,其他小喽啰作鸟兽散。乡亲们看见之后,谁还不信这小和尚是个爷们?有人感叹,武侠小说的桥段原来在历史里真的上演过。
旁观的普通百姓乐呵了:“咱村要是有几个许世友,谁还怕打劫?”山里人也说:“小孩都这本事,还用方丈?”
可别以为这就结束。母亲病重,许世友抬腿就往家赶,寺里大师不让走,他偏要走,对方只好让他“武力突围”。是的,真拳真脚,一路打下山——这哪是学武的,这是少林寺练出来的硬汉。
似乎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许世友回到家乡,发现老家的土匪比以前闹得更凶。别看他武功了得,土匪是近千人。而且,这些匪徒可不是纸糊的。怎么办?一个人再厉害,也怕狼多肉少。许世友做了一件事,带头成立义勇军,教全村人练大刀。说白了,就是“团结就是力量”,仗着一腔热血,跟大家拼了。

当地有人质疑:“小和尚,你再能打,也救不了大家吧?”可许世友说,“人多心齐,有我在不怕!”这样一来,百姓们的心气也被带起来了,每天举着雪亮大刀练,连小孩都想参上一脚。
有天夜里,八百多名土匪黑灯瞎火偷袭,全村人跟着许世友,家家抄家伙,全体迎敌。土匪头子以为一刀砍下过去“和尚”,却被许世友直接秒杀,剩下的直接吓瘫,做鸟兽散。从此,这股土匪再也不敢进村。外表风平浪静,实际上,新的矛盾却悄然生长。这种倚仗个人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真就能够“打尽天下不平事”?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心存疑问。

峰回路转。许世友没止步于“乡间侠义”,转眼加入红军,成了顶天立地的将军。战场成了他的新擂台。1936年红军长征过四川党岭山,云雾寨把山门一关,大军出不去。少数民族寨子摆了擂台,要红军打赢才让路。这要搁现在,整挺像综艺节目。指挥官徐帅真就同意了:让少数民族兄弟了解我们,加深感情。许世友一马当先,和12个身手不凡的人一起比武,打了一整天仍没分高下。
关键时刻,寨主上台要决胜负。两人打数十回合难分胜负,许世友故意卖漏让寨主进攻,随后直接一把将寨主举过头顶——这体力和功夫,像极了“摔跤冠军”。但许世友没下杀手,轻轻放了下寨主,一抱拳,全体默契。寨主秒懂武德,连夜杀酒庆功,第二天主动开山门放红军通行。
到了抗战打日本,许世友又一把雪亮大刀,带着队伍和几百武装日军正面拼杀。陷阱、伏击、贴身肉搏,最后直接一刀砍掉敌人大佐的脑袋。有人感叹:“这种手里带着雪光大刀、说真话敢去拼刺刀的将军,现在电影里都难找。”
这些突发反转,全是命运给许世友准备的考验。没人再怀疑他的“能打”了。不只是会武,还能带人、赢人心、玩战术,厉害到让人佩服得不行。
表面上中国革命一切顺利,许世友将军名气如日中天。但深层危机没走远。
到了新中国建立后,许世友担任多个军区大员,可每次大变动里总有人质疑——“一个和尚出身的武林高手,真能领导正规现代军队么?”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结果到了许世友,是不是靠大刀走天下?转型现代化战争,武功靠得住吗?

而别忘了时间推移,功夫已经慢慢被“枪杆子”取代。拍电影还行,真干仗时刺刀见红的年代越来越远。讨论区还有人说:“这不是练杂耍的么,真打仗不是得靠脑和武器?”各方争议,让真正的功夫高手也一度迷惘。
更意外的是,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门派、假大师、武术表演鱼目混珠,真正实战经历的高手逐渐成了“少数派”。许世友那种“能打会带兵”的角色,历史上再难复制。分歧越来越大,一边有人推崇“真功夫”,一边有人质疑“实用性”。这个局面,是不是注定了“功夫将军”的故事只能成为传奇?

说一千道一万,“武功高强”的许将军到底管用不?反方面看,有人吹捧“大刀砍土匪、一招制敌”,可真轮到现代战争还真不止靠力气。不是要黑许将军,问题在于,武林宗师的招数管不管事?说到底,中国近代史可不是靠“降龙十八掌”带出来的。那些土匪还不是被后来的新式军队打得屁滚尿流?
你说红军长征靠几把大刀?其实秘诀还是信念、战术、群众、团队、武器、吃苦……这么多维度。许世友人确实厉害,但真要是每个将军都非得会少林功夫,咱们军队还能现代化么?你以为真能像电影那么“旋转飞腿”?别闹了,现代战争讲究的是精准和效率,功夫再高,一颗子弹就能解决问题。
夸归夸,现代社会就该现代思考。许将军打土匪没错,可要是今天再有“戴大刀下山救母”,那还叫国家法治?还不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我很佩服他的勇气和担当,不过让咱们别光看“膀大腰圆”。带兵打仗,既要智慧又要纪律,靠一身武功可不够。功夫传奇固然精彩,但更该看背后的历史逻辑、社会进步。

聊了这么多,问题来了:如今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许将军那一身刀法?有人觉得“真功夫一出,百战百胜”;有人说,“现代社会还要少林式武功干嘛,难道咱们当兵还得连夜苦练倒立?”又有人反问,“没有血性和传统,是不是也难出带兵的狠角色?”你怎么看:老一代将军的功夫传说,到底是真本事还是被神化?保护自己家乡靠的是武力,还是团结?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各抒己见,别憋着,喷起来!
编辑:娱乐 来源:文史真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