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当事人似乎都没把这当成多了不起的事。陈佩斯后来聊起这事语气平常:“我就是实话实说,剧组真没钱。”而黄渤回应得更简单:“陈老师的戏值得上,我就图这个。”这段对话在微信群里炸开了锅,演员朋友们都在转发:现在还有这么谈合作的?
黄渤当时是什么身价?那年他刚演完《心花路放》,电影票房破了十亿,电视剧片酬已经喊到单集百万。可听说要演陈佩斯的话剧,他连价都没还就点头了。让人意外的是,《戏台》排演地点在北京郊区,黄渤在剧组宿舍一住就是两个月。排练场的老演员们记得清楚:“黄渤顿顿吃剧组的盒饭,没见提过任何特殊要求。”陈佩斯当时的日子其实不好过,2001年成立大道文化公司后,他把全部身家都压在了话剧上。排《戏台》那会儿,公司账上的钱紧巴巴的,连演员服装都是找戏曲院团借的。有投资人建议拉明星撑场面,陈佩斯偏偏就选了最实在的方式,直接告诉对方真实处境。这个圈子里习惯了虚报价码,突然来个实话实说的导演,黄渤反而被这份坦诚打动了。

排练厅里的景象更有意思六零后的陈佩斯和七零后的黄渤,一个是小品王转战话剧,一个是金马影帝回归舞台。剧组人员常见两人蹲在台阶上啃着盒饭聊角色,黄渤管陈佩斯叫“师父”。有媒体拍到他们排练的照片:黄渤戴着瓜皮帽,脸上画着丑角妆,陈佩斯半蹲着给他整理戏服带子。这种画面在现在的影视剧组几乎绝迹,明星身边不围着七八个助理都算低调。
黄渤在戏里演的什么角色?《戏台》设定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黄渤饰演的戏班杂役在后台阴差阳错被推上前台,陈佩斯则扮演班主。两人在排练时会为一个包袱节奏较真半天,黄渤在纪录片里感慨:“陈老师会突然蹲在地上拍大腿,说这笑声不对,观众不该在这时候笑。”这部让影帝甘愿零片酬出演的话剧什么样?舞台上立着三米高的戏班后台景片,悬着斑驳的“出将”“入相”门帘。首演时观众发现,黄渤有段长达十分钟的独角戏,军阀冲进戏班搜查,他饰演的杂役假装班主周旋,台词密度大到让台下观众捏把汗。演出结束谢幕,黄渤额头上的汗还在往下滴。

观众席的反应更值得玩味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那晚,有观众笑着笑着突然抹眼泪。散场时听见几个人讨论:“黄渤那句‘我就要碗炸酱面’听着心里发酸。”这部表面上讲梨园行生存困境的喜剧,演到上海时被观众看出来:“这哪是民国戏,分明在说我们公司嘛!”《戏台》巡演到济南站出现个小插曲。有位企业老板提着现金到后台,想包场请员工看戏,附加条件是让黄渤参加他的饭局。陈佩斯让助理原封不动把钱包退回去:“我们这戏,贵贱都不卖包场。”这话传到黄渤耳朵里,他当天演出时在后台多加了段即兴台词:“班主说了,咱戏台的规矩,不收打赏!”媒体注意到个细节,有次采访黄渤被问片酬问题,他指着化妆台说:“看见那个搪瓷缸没?我在剧组喝水都用它,比什么星巴克咖啡香多了。”记者追问香在哪儿,他笑着眨眨眼:“戏好啊!”绝的是陈佩斯的反应,有次发布会主持人夸黄渤敬业,陈佩斯突然插话:“管盒饭算多大点事?他可是白看俩月真经!”当年拍戏期间有记者探班,看到剧组租的郊区小院里有块黑板,记录着演员们赊账买冷饮的记录。黄渤的名字后面画着七根粉笔道,代表欠了七根老冰棍。最热闹的是收工后,陈佩斯会拎着二胡坐在院里,《戏台》里那些京剧演员跟着弦子练声,黄渤蹲在旁边边嗑瓜子边打拍子。剧照师拍下过这个场景:光着膀子的武生在吊嗓子,陈佩斯拉胡琴弓子甩得老高,黄渤的拖鞋甩在一边,脚底下踩着半拉西瓜皮。

剧场保洁阿姨都记着件怪事散场后观众扔的饮料瓶里,黄渤那个化妆间的最轻。后来才发现,他矿泉水都喝得一滴不剩,瓶子里只剩个底,说“小时候饿怕了,糟蹋东西造孽”。演到八十场时剧组聚餐,服务员端上庆功蛋糕,黄渤突然掏出个塑料饭盒:“别浪费,吃不完我带回去明早当早饭。”《戏台》连演五年后,有网站统计出个数据:全国话剧票房排行榜前十名里,只有这部戏没请过流量明星。让人惊讶的是,黄渤之后再没演过商业话剧。被记者问及时他摆手:“有些体验一次就够,留点念想才美。”倒是陈佩斯在后台说过句大实话:“演员演戏为什么非得拿天价片酬?给他个好本子好对手,管饭他都能演嗨了!”业内流传着《戏台》最特别的“票房纪录”。2016年巡演到青岛,恰逢黄渤在拍电影,剧组特意为他推迟开演时间。结果黄渤凌晨收工直奔机场,落地就拖着拉杆箱冲进化妆间。那晚上座率爆满,但观众不知道的是,黄渤演完就被助理架着去医院输液了,高烧三十九度撑着演完全场。护士后来在微博晒出输液单:患者签名栏里画着个小王八,黄渤说自己是“打不死的小王八”。
戏里的台词成了流行语,观众最爱学黄渤那句“我就要碗炸酱面”,有明星甚至在综艺上模仿。陈佩斯在采访中被问到时直笑:“多简单的事,饿了就要吃面啊!”可就是这句大白话,在巡演场场谢幕时都能收获最响的掌声。演出结束的惯例是演员站成排鞠躬,《戏台》剧组的习惯是黄渤总把陈佩斯往中间推,陈佩斯又把他拽回自己身边。剧场的追光灯下,总能看到两个互相较劲的身影在鞠躬时你推我搡。
编辑:娱乐 来源:可可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