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岐黄古韵・街藏匠心”长春市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在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春市中医药管理局、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长春市中医院承办,聚焦“传承、体验、惠民”三大主旨,通过主题展览、非遗技艺展示、名医义诊咨询、适宜技术与养生功法体验等内容,打造沉浸式“中医药+历史文化”场景,让千年岐黄智慧在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

街巷烟火飘着悬壶济世暖心味
傍晚的主舞台上,《师曰》童声朗诵中,张仲景药柜的铜环仿佛在回响,小演员们以稚嫩却庄重的表演,诠释着“师者如灯”的传承真谛;一曲《最美人参花》,让白山黑水间的养生传奇随旋律流淌;医护人员演绎的《八廓街姑娘》,用翩跹舞步串联起藏域药香与北国医魂;当《中医谣》的浑厚歌声响起,观众们不禁想起仍在新疆阿勒泰开展医疗援助的长春中医人。

义诊体验区,候诊的长队从开场排至日暮。“赵教授,我这老毛病您给瞧瞧?”在全国名中医赵继福的诊桌前,市民有序排队。16位中医专家轮流坐诊,把脉问诊时耐心细致,药方落笔处藏着暖心体恤——“马上立秋了,养生要注意早卧早起”成了最贴心的叮嘱。
“医生,我平时总感觉头晕晕的。”“你的肝火稍旺、心气略弱。”诊桌前,一名27岁的小伙子向长春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春玲诉说身体不适。张春玲结合患者主诉和号脉情况,开出调理小药方:“这是一个疏肝理气、健脾化痰、益气养心的综合方,调理一段时间,症状会有改善。”她还结合立秋时令,给予饮食起居指导。适宜技术体验区里,朱氏头皮针、耳穴压豆、推拿等20余项中医技法免费体验,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古今交响演绎中医药传承密码
走进中药膳食区,前来尝鲜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五行花卷用五色面团对应五脏,人参鸡汤豆腐串经慢火熬煮香气扑鼻,养生山药汁、自制酸梅汤、奇异果养生饮用料十足,连口味挑剔的小朋友都捧着山药球不肯撒手。“这个没有中药的苦味,味道还行,再来一杯……”中药膳食摊位前,工作人员笑着为品尝的市民“续杯”。
文创体验区的岐黄盖章处,刻着药名的印章成了“打卡神器”;草本匣子摊位前,手工达人带来的中药耳饰、项链、手串等饰品琳琅满目;印着中药名称的发箍亮眼吸睛,艾草锤敲起来沙沙作响,中药香囊的淡淡草本香气萦绕四周。

互动体验解锁健康生活新方式
“这个表情包像不像枸杞?”“我猜是金银花!”主舞台上,互动节目热闹非凡。在“看表情包猜中药名”环节,市民们举手抢答,将当归、黄芪等中药名与趣味表情精准配对。

健康之道,在于日常。舞台中央,来自长春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化身“健身教练”,现场教授市民养生操:手指操十指连心调脏腑,颈肩操柔筋正骨护脊梁,疏肝操展臂舒郁气自调……伴随《本草纲目》的音乐,老少市民跟着“教练”舞动,汗水里透着对健康的向往。
长春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凯表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长春市重要的城市名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记忆。此次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创新地将街区独特风貌与中医药国粹文化深度融合,让百姓在沉浸于街区美景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越明文/图
编辑:国内 来源: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