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尉伟通讯员赵亚辉杜菁菁

每当夜幕低垂,济南街头巷尾的烧烤炉火渐次燃起。扎啤杯碰撞声与谈笑声交织,奏出一曲充满烟火气的交响乐。在历下区“老李烧烤”的院落里,炭火明灭间,老李手腕翻飞,肉串在铁架上嗞嗞作响。与往日眉头紧锁不同,此刻他眼中透着从容:“从前最怵客人喝多了闹事,如今在派出所‘进修’归来,心里踏实多了。”

7月初,历下公安分局召集辖区主要烧烤摊、小吃街等餐饮服务场所负责人,召开了治安管理业务培训会,量身定制“平安三防”工程——立体巡逻防意外、群防共治防突发、源头处置防激化,既要让市井欢腾滚烫,更要让安全熟透入里。
织密立体防控网络
让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针对烧烤摊多在傍晚至凌晨营业的特点,历下公安将巡逻警力向夜间倾斜,调整巡逻频次与路线。在夜间重点时段(21时至次日凌晨2时),针对烧烤摊、小吃街等人员密集区域增加巡逻警力,结合“车巡+步巡”“线上视频巡+线下实地巡”等方式,做到警车亮警灯、单警亮肩灯,营造“警察就在身边”的氛围。在解放东路附近的一条烧烤街上,摊主王姐明显感觉到变化:“以前后半夜总有喝多了的顾客,担心发生什么意外,现在视线范围中常能看到亮着的警灯,客人愿意多坐会儿,我们生意也更安稳了”。

民警还化身技术管家,指导重点区域商户加装、调整监控摄像头,并将设备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构建起“空中巡逻网”。民警在派出所内实时调取画面,可远程巡查各摊位客流情况、有无冲突隐患,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调度就近警力处置。今年6月,某烧烤店监控捕捉到两桌客人因拼桌发生口角,民警迅速通知附近警力到场,3分钟内便化解了矛盾。
“动态化、精准化”的巡查模式,既能第一时间响应求助,也能对酗酒滋事等苗头性问题形成震慑,让安全感贯穿烧烤摊商家营业的全时段。
搭建警民共治桥梁
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面对复杂的夜间治安场景,历下公安通过“定责赋能、联动共治”,将商家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防控”,构建起反应迅速的治安预警机制。

设置“治安观察员”角色,每家店选出至少1名责任心强、善于观察的工作人员担任“治安观察员”,明确预警职责。当发现形迹可疑人员、酒后失态者或潜在纠纷时,观察员第一时间联系公安机关,确保信息迅速传递。
针对商户常见的法律疑问、突发情况,历下公安还创建“治安联络群”,派出所民警、驻所律师、商户负责人、治安观察员实时在线。群内不仅能实时沟通治安情况,还解答“客人逃单怎么办”“醉酒闹事如何固定证据”等商家关心的问题,以及定期发布治安预警,如“近期某区域出现多起酒后纠纷,请注意提醒客人理性饮酒”。
锻造基层处置能力
让矛盾“早调解、好调解”
摊主是直面纠纷的“第一责任人”,提升其现场处置能力,相当于在源头筑起一道“防火墙”。

历下公安的培训会,不仅进行政策宣讲、法律解读,还聚焦实战展开“技能特训”。民警结合真实案例,详解消费纠纷、酒后冲突的处置流程:从“保持冷静,避免激化矛盾”的沟通原则,到“隔离当事人,疏散围观者”的现场控制技巧;从“用手机录像固定证据”的取证方法,到“何时需要立即报警”的判断标准,帮助摊主们掌握快速有效处理纠纷、控制矛盾的方法。
老李对培训中民警讲解的几个真实案例印象深刻:“这几种情况我都遇到过,特别影响生意,不过以后心里就有数了,知道怎么依法处理。”

会后,不少摊主将学到的技巧用于实践。某啤酒屋老板小张遇到两桌客人因碰洒啤酒争执,他先递上纸巾缓和气氛,再笑着说:“大家出来玩图个开心,现在是法治社会,咱这监控也是全覆盖的,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几句话就化解了剑拔弩张的局面。“以前总怕处理不好惹麻烦,现在知道‘早发现、早介入’,自己就能解决八成问题。”小张的话道出了许多摊主的心声。
子夜时分,“老李烧烤”的卷帘门拉下。门口新装监控的红点与巷口巡逻车的蓝光交相辉映。“炭火都灭彻底了啊李哥!”民警的叮嘱伴着脚步声远去。晨光擦亮,烤架仅剩余温。热闹、平安的一夜过去后,城市中继续上演着新的守护故事。
编辑:国内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