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加峰副主任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经筋疗法”第五代传承人,师承经筋泰斗黄敬伟之嫡传人黄艺教授,从医30余年,擅长运用“非遗壮医经筋疗法”手势手法、经筋针刺法,多维精准消灶解结、系列解锁。
擅长治疗:颈椎病、颈肩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膝骨关节炎和各种损伤疼痛类疾病;胸痹、胸痛、胸闷、疼痛损伤类疾病、胃病、顽固性头痛、耳聋耳鸣、失眠、乳腺增生、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六下午
半月板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疾病,许多患者一听到/"半月板损伤/"就慌了神,认为必须做手术才能解决问题,事情并非如此绝对。
半月板位于膝关节内部,是带弹性的纤维软骨垫,具有稳定、缓冲、营养关节等作用。可缓冲两骨撞击、吸收震荡、增加润滑、减少摩擦等,有助于膝关节运动功能正常运行。
半月板损伤的病因病机
经筋系统是维持关节稳定的重要网络。其核心功能为“主束骨而利关节”,半月板作为膝关节的组成部分,若发生损伤属“筋伤”范畴,多由长期劳损、跌仆闪挫或肝肾亏虚导致经筋气血壅滞,形成/"横络卡压/",使局部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根据临床证候特点,半月板损伤可分为以下三种证型:
瘀滞型:急性损伤后膝关节肿胀剧痛,活动受限,舌质紫暗。
寒湿型:关节疼痛缠绵,遇寒加重,晨僵,苔白腻。
肝肾亏虚型:慢性疼痛,关节酸软乏力,腰膝无力,舌淡苔薄。
壮医认为,人体“气道”“谷道”“水道”及“龙路”“火路”构成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半月板损伤可导致“龙路”(血液循环通路)阻滞,气血瘀滞于膝关节局部,具体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从经筋系统病理机制分析,半月板损伤后会打破经筋循行路线上的张力失衡,引发“筋结”“筋挛”等病理改变。
壮医经筋治疗轻中度半月板损伤
壮医认为“筋为骨之络”,经筋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治疗关键在于通过“松筋散结、调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原则,恢复经筋正常张力和气血运行,促进半月板及周围组织修复。
半月板损伤常伴随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关联肌筋挛缩,经筋挛缩会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形成“瘀毒”,气滞血瘀还会使下肢力线改变,引发代偿性损伤,形成“筋结链”式病理改变,造成整体失衡。
治疗时首先用专业手法精准松解股四头肌腱、髂胫束、腘窝等关键部位的筋结(软组织粘连),解除异常牵拉对半月板的损伤,缓解疼痛与功能障碍;继而疏通“龙路”(循环系统)与“火路”(神经系统),促进局部瘀血及炎性物质代谢,改善循环及神经功能;最后通过力学调整恢复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张力平衡,重建关节力学稳态,防止损伤加重。
轻中度半月板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半月板急性损伤期减少膝关节负重,必要时佩戴护膝或支具固定2-3周。避免膝关节受凉受寒(寒湿易加重经筋阻滞),可用壮医经筋药浴热敷保暖。避免不良姿势,减少爬楼梯、深蹲、长时间下跪等增加半月板负荷的动作。
壮医强调“动静结合”,可通过锻炼增强经筋力量,维持关节稳定性:
蹬空增力:仰卧直腿抬高,足背屈,缓慢蹬空如踩单车,每日练习10分钟。
平衡训练:站立位,单脚着地,双手叉腰,维持身体平衡,每次30~60秒,双侧交替进行。
壮医经筋疗法以其“整体调理、无创安全、标本兼治”的特点,为轻中度半月板损伤提供了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编辑:王怡萱(EN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