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排班信息多,吴磊新节目已上!这阵容太强?
半年多时间从一场差点砸掉饭碗的风波里走出来反而越做越大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很多人只看到了董宇辉的个人魅力爆棚,却没看懂背后那套已经悄然成型、让整个行业都开始紧张的全新打法。

那场年底的“小作文”风波现在回头看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一次迟早要来的摊牌,它戳破了工业化公司流程和顶流个人光环之间那个脆弱的平衡点,最终以俞敏洪一招漂亮的“资产剥离”收场,直接把董宇辉这个最值钱也最不稳定的“资产包”单拎出来成立“与辉同行”,既隔离了风险,又给了想象空间,这手腕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后来发生的一切,几乎都在验证这一步棋的精准,从开播就人气爆棚,到张艺谋带着整个电影主创团队坐下来深度对谈,直播间已经从一个单纯卖货的柜台,悄悄变成了能跟顶尖资源平等对话的高端场域。
更厉害的还在后头,当团队把直播间整个搬到河南,搞起了文旅专场,这就不再是简单的户外直播了,这是在把一个个地方场景,变成能持续产生文化和经济价值的“内容基地”,紧接着,毕淑敏、刘震云这些文化大家也成了常客,这也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这是在构建一条“知识供应链”,来缓解董宇辉一个人输出的巨大压力,同时加厚整个平台的文化底色,甚至团队里盼盼、传熙这些新主播也开始独立挑大梁,这才是最关键的一步棋,他们在测试,把“董宇辉的流量”沉淀为“与辉同行的品牌流量”到底有没有可能。

网上吵得最凶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他讲的到底是真学问还是高级鸡汤,另一个是这种模式能不能长久。我觉得啊,纠结他讲的东西含金量有多高,这本身就问错了方向,观众来这里,消费的压根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慰藉和身份认同,是在快节奏生活里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感觉“还在学习”的心理出口,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才是他真正的护城河。至于能不能长久,风险也不在于董宇辉会不会被掏空。
真正的挑战在于,观众的口味和期待值是会不断提高的。今天请来张艺谋是石破天惊,明天再请一位同量级导演可能就成了意料之中,怎么持续稳定地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内容,这比董宇辉累不累要致命得多,你看他最近的排班表都能在网上被人像追连续剧一样讨论,这说明他已经成功把后台的生产计划,变成了前台的营销内容,用户有了“追更”的预期,这就是占领心智的最好证明。

我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物种正在成型。它摸透了抖音算法的底层逻辑,用超长的用户停留时间这种“笨功夫”反过来逼着算法给流量,它背后还靠着东方甄选建好的成熟供应链,这是别人想抄也抄不走的硬实力。你看吴磊、朱一龙又要带着新电影来,这已经不是偶然的合作了,这说明“与辉同行”已经成了顶级电影宣发可以“品效合一”的标准选项,宣传效果能实时变成热搜和票房,这笔账片方算得比谁都精。
所以在我看来,董宇辉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的,是把直播间彻底变成一个“线上文化剧场”。每天上演的剧目都不同,有访谈,有带货,有讲座,用户花时间观看,就像买了一张门票,期待的是一场未知的演出。他最近引入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编黄加佳来做教育专栏,更是精准打击了当下父母们最焦虑的那个点,这背后想吸引的是谁,想做什么样的长线生意,不言而喻。

要我说,这个模式要走得更远,可以大胆地把“剧场”概念玩得更透彻。比如,可以尝试推出“内容季”的概念,像美剧一样,每一季都有一个大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去邀请嘉宾、策划专场,把偶然的惊喜变成系统性的期待。另外,对于新主播的培养,目标不该是复制另一个董宇辉,而是要打造出风格完全不同、能各自独当一面的“子品牌”,一个专攻历史,一个深聊生活,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播矩阵”,这样才能让“与辉同行”这艘大船,在离开任何一个掌舵人之后,依然能稳稳地向前航行。
编辑:娱乐 来源:百度网友631d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