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春晚黄金搭档的分道扬镳撕开了娱乐圈最扎心的现实。
朱时茂和陈佩斯这对「吃面条」兄弟,一个直播间里卖货卖到手软,另一个还在剧场里打磨戏台子,被网友戏称「朱财神」和「陈班主」。

这对曾经统一全国人民笑点的活宝,把「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演成了现实版连续剧。

老艺术家转型带货早就不是新鲜事,但朱时茂能把直播间搞成万人演唱会确实有点东西。

71岁的老头对着镜头边试吃边唠嗑,三小时销售额顶普通人十年工资。

关键人家带货带得毫不违和,卖牛肉面能现场重现「吃面条」名场面,卖酒水直接拉当年文工团战友连麦忆当年。

这哪是带货?

分明是把观众集体回忆杀打包零售。

陈佩斯在剧场里死磕的劲儿倒是印证了倪萍当年那句话。

当年审查组觉得《吃面条》太儿戏,
他硬是改到让春晚导演拍大腿叫绝。

现在话剧市场都被短视频冲得七零八落,老爷子还能把《戏台》全国巡演搞成现象级,听说每场谢幕掌声能持续十五分钟。

最近把话剧搬上电影银幕的操作更绝,愣是把年轻观众从漫威超英片场拽回来听京剧梆子。

这俩人的选择让娱乐圈显形了:要么跟着流量风口起飞,要么守着专业底线死磕。

看朱时茂公司股权结构就知道,人家早不是单纯卖艺的,旗下MCN孵化的中年网红矩阵都能组团出道了。

而陈佩斯那套「喜剧的尊严」理论,在如今五分钟一个的短视频段子面前,活像从博物馆搬出来的青铜器。

但奇怪的是,越是这样较真的老古董,观众越愿意为情怀买单。

直播带货江湖里挤满了过气明星,可没几个能像朱时茂把「回忆杀」变现得这么丝滑。

对比某些硬凹段子的翻车现场,老朱的直播间简直就是90年代春晚周边店。

而陈佩斯的话剧场子能场场爆满,恰好说明观众苦流量烂梗久矣。

这届年轻人嘴上喊着躺平,身体却很诚实地抢购398的话剧票,可能真被「一分钟反转三十次」的短视频逼出了审美疲劳。

说到底,这哪是什么人生选择的分岔路?

分明是给娱乐圈开了两面照妖镜。

朱时茂证明了「观众缘」是能跨次元变现的硬通货,陈佩斯则把「专业主义」做成了对抗流量的防弹衣。
当某些流量明星还在纠结人设崩塌时,真正的手艺人早把饭碗焊死在观众心里了。
编辑:娱乐 来源:多吉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