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怪现象,年轻人突然爱上戴金链子了。上周三里屯的奶茶店里,穿破洞牛仔裤的00后小姑娘,脖子上明晃晃挂着5克重的金花生,晃得人眼睛疼。这要搁三年前,准被说成是暴发户审美,现在反倒成了时髦精标配。

明星们带起的这股风潮确实猛。上个月某女星走红毯,手腕上缠着老凤祥的古法手镯,看着跟奶奶的传家宝似的,结果一查价格惊掉下巴——工费比金子本身还贵两倍。粉丝们一边喊着"姐姐好有品味",一边偷偷搜同款,压根不管这玩意戴手上能不能刷地铁。

金店柜姐现在可会来事了。以前推荐金饰都说"保值",现在话术全变成"拍照超显白"。深圳水贝的批发商更绝,直接把金豆豆包装成"年轻人的第一笔理财",0.3克起售,跟卖糖果似的论颗卖。有大学生晒出攒了半年的"金豆全家福",二十多颗铺在掌心金灿灿的,评论区全在问链接。

但这里面门道可多了。某网红推的3D硬金手链,广告说"随便磕碰不变形",买回来戴三天就凹了个坑。送去检测才发现,所谓的5G工艺掺了其他金属,纯度根本不够。更坑的是那些文创金饰,故宫联名款吊坠工费每克加80块,美其名曰文化溢价,其实机器压模一分钟能出几十个。

银行的朋友透露,现在每月发工资那天,纸黄金交易量准保激增。刚工作的年轻人,发了钱先买0.01克黄金存着,跟集邮似的。有对情侣甚至把约会基金改成"黄金定投",说是等结婚时能打副金镯子。这种新式浪漫,不知道丈母娘认不认账?
最魔幻的还是价格差。周大福的传承系列,工费敢收每克120块。而同样重量的投资金条,工费才8块钱。说白了,年轻人追捧的"新中式黄金",不过是把韭菜刀磨得更漂亮些。那些号称非遗工艺的錾刻金锁,老师傅手工做要半个月,直播间里却说库存充足随时发货,这里头的水分怕是比工费还高。

金价涨到600那会儿,有个段子特别火:00后戴金链子装酷,90后买金豆子抗通胀,80后忙着给娃囤教育金。现在金店把金月饼、金福袋都摆C位了,下一步是不是该出黄金盲盒?当避险资产变成潮流玩具,到底是年轻人活明白了,还是商家套路升级了?

想想也挺有意思。奶奶那辈人把金镯子压箱底,妈妈辈戴金项链怕被抢,到我们这代反倒大大方方挂满身。只是不知道等金价回落时,这些时尚单品会不会突然变回"土俗"代名词。你说这届年轻人对黄金的狂热,到底是真精明还是假清醒?
编辑:娱乐 来源:生活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