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孙颖莎的这个做派真能叫“从容”?我看未必。那天盯着她的身影,心里就只剩一句“太敢了”。拿完奖杯,鲜花还在手边,她竟然就这么安静地坐在颁奖台侧面,就像朋友家客厅的沙发上,等着看别的选手颁奖。这姿态,真是令人无语又佩服。那种松弛,那种不拘谨,别说平常人,换成我,早就手脚发抖,仪态全跑了,至少得强装一下“我很淡定”。可莎莎呢,似乎拿多了冠军,经验上来了,似乎看啥都不稀奇。她那一抬头的眼神,仿佛场馆就是自己的后花园。

她在国际赛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参加了十几次大赛,那些场面,早已不算啥。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拿奖无数,那“从容”也就日常了一般。她就像是在看一场比赛的结果,既不着急也不激动。有人说,能这么随性,说明她心态好了,可我觉得,是因为她心里知道输赢早就不重要了。胜了自豪,输了也不丢人。不用一脸紧绷,少点包袱,反而能让自己更专注。
但我必须说,这背后其实很辛苦。你看人家孙颖莎,这是累出来的。从训练场上起早贪黑,从不放松。别以为拿了冠军就完事了,压力比天都大。滴水穿石,这么多年打拼,她太清楚冠军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节点。连续的比赛、压力的堆积,要不是有那种“从容”的心态,她早崩了。她坐在那里歇一会儿,也不是偷懒,也不是懒得动,而是在告诉自己,“我还能坚持,我还可以再拼”——但看得出来,她累了。

她这样就挺自然,不造作,不搞杂技。有人说,这就是世界冠军的气质。是的,但也是累出来的。你说她真的很松弛?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的认知和接受。她知道自己在赛场上的位置,也知道“赢也好,输也罢”,这都不重要。比赛、荣誉、能站在这里,都是曾经无数次跌倒站起来的结果。

另外也不得不佩服她的自我管理。不像有些明星,拿了几个奖就飘飘然,莎莎也许不需要那么虚幻的“自我升华”。她只是在用行动告诉世界:我经历过太多,明白场上的荣辱,而我选择的态度就是最简单的放松。她真的是那种看淡一切,安安静静做自己的姑娘。
而且我觉得她这样子,说白了,也是给年轻一辈树个榜样。看似随意,实则心里有数。你别以为以这种状态赢得比赛没压力,反而是对自己最好的激励。心里有数就不会乱了阵脚,那场比赛,输赢只是过程中的一部分,真正能让人稳得住的,是心态。

不过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有人会说,她这是在“装”,其实不然。看到她那动作,心思中总觉得有一丝“藏”的。藏着的,是多年修炼出来的淡定;藏着的,是无数次摔倒后站起来的勇气。

这场比赛结束,我除了感慨一番“敢这样坐着”之外,也在想,要是我也能像她一样,心里有底,赢得了,松松快快,输了也坦然,那该多好。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练到这种程度。差别就在于这些年是不是付出了全部的努力,还是只是虚有其表的“淡定”。
这么操作,粉丝真不翻车?我倒觉得,她这样宁静,反而让人觉得更真实、更接地气。毕竟,人生比赛没有冠军和亚军的称号,也不全靠包装,她的从容是用拼搏堆出来的底气。下次比赛,看她还会不会像这次一样,笑着坐着,不紧张,不焦虑,只觉得“人生就这样”。真是让人又打心底佩服,又觉得别人的坏脾气自己也遗传不到。

编辑:娱乐 来源:根咩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