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竟是家乡黔西南出土的文物。”一次参观贵州省博物馆的经历,让陈星蓉对故乡有了新的看法。“没想到我们也有那么精美的文物。”
这样“出乎意料”的想法,在以黔西南州博物馆为关键词的社交平台网络屡见不鲜。
“本来对一个州博并未抱有太大期待,不想馆藏出乎意料得多。”“在自家博物馆里睁大了眼。”从“不抱期待”到“惊喜意外”,黔西南州博物馆如何打动人心?
答案也许可以从立馆之初讲起。

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东汉连枝灯(图/杨瑶)
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精?
如果以构建黔西南州通史为陈列核心,那么掌握本地通史的人才、足以支撑各个时期的精品文物、展馆的规模面积,这些因素必不可少。
如果以先秦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物为陈列核心,那么极为罕见的东汉血珀司南佩、贵州的“青铜之冠”东汉铜车马、贵州等级最高的铺首衔环“东汉铜鎏金朱雀与铺首棺饰”……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的国家一级文物不胜枚举。
两者相较,黔西南州博物馆选择了后者。

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东汉铜车马(图/杨瑶)
于是,这个不足十人的团队,花了近5年时间沉淀,去做好每一件文物的文字讲解。
总文物讲解字数约17.8万字,背后的研究绝非一朝一夕。
“文化‘活起来’在我看来第一步,一定是要把文物研究透,如何命名、如何介绍,如何从最好的角度去展示我们的文物,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就没有完美的呈现效果。”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说。
2022年初,黔西南州博物馆《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
展馆展出国家一级文物32件(套),阐述了夜郎地区人的起源、生产生活以及夜郎归汉后所体现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为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珍贵文物较多的汉代文物专题展之一。

游客参观黔西南州博物馆(图/杨瑶)
细节之中,更显诚意。
合适的观看距离、“量体裁衣”的展柜、明暗有别的光影,展区将大量的面积留给了文物本身,360度的全景展示,力求观众能够看清每一件文物,还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观众拍照。
免费预约文物讲解、免费的语音自助导览器,又充分尊重了观众的知情权。
“布展很精致、审美很在线,血珀司南佩非常漂亮!”8月6日,来自昆明的游客徐晶赞美之意毫不吝啬。
优秀的文化基因,自然不会令明珠蒙尘。
黔西南州博物馆《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品精品”优胜奖,该奖项被誉为“博物馆界的奥斯卡”,含金量十足。

黔西南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东汉摇钱树(图/杨瑶)
文物“跑”起来,观众走进来。
黔西南州博物馆带着文物走南闯北,先后到山东青州、广东惠州、四川成都、上海等省内外展出,让黔西南的历史文化走进更多公众视线之中。
同时,立足当地人文历史,开展书画、拓片等配套临展以及文物拓印、塔香制作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走进博物馆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暑期的黔西南州博物馆,迎来一波波参观潮,天南海北的口音交织于此。
这些观众中,有人出于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喜爱,有人出于对活泼有趣文物的兴趣,缘由各有不同。
但是,当他们走进展厅的那一刻,那种由精美文物本身所带来的文化震撼,让一种自信不请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瑶
编辑宋洁
二审张恒
三审许邵庭
编辑:国内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