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天光微亮,秋意渐醒。早上6点,赤水市白云乡白云村的山谷里已回荡起欢快的谈笑声——张远辉家九块梯田上,秋收开启。

“轰隆隆——”水稻脱粒机的轰鸣声划破山间的宁静。驻村第一书记杜炼弓着腰,手中的镰刀熟练地划过稻秆,金黄的稻穗应声而落。他一边收割,一边不忘叮嘱:“天气还热,大家要注意防暑,喊家头的娃儿些不要私自去耍水,安全第一……”

“要得,杜书记!”村民们朗声应和,手上的动作更快了几分。十余名村民分工协作,割稻、搬运、脱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梯田上,村民冯全芳背着一背篼沉甸甸的稻谷,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之前我家收苞谷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忙的,现在我自然要来帮忙干活。”她抹了把汗笑道,“在咱们这里,乡里乡亲,互帮互助是传统。”

不远处,驻村工作队员黄舰和妇女、孩子们在田埂上背水稻。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样子,踉踉跄跄地运输脱好粒的水稻。

“两台脱粒机同时干活,效率比人打谷子高太多了!”村民张地忠老辈子家的四块大田里,二十余名村民正忙碌着。杜炼刚刚结束张家那边的活计,就匆匆赶来这里,裤腿一挽便再下田。
机械化带来的便利让传统农事变得更加高效。过去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收割工作,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不到半天就能颗粒归仓。
“你帮我,我帮你,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相互帮忙一起干,张家的谷子很快就收完了,趁凉快还去帮下一家。”村民谢开明笑着说。

阳光渐渐铺满稻田,稻香弥漫整个山村。一袋袋饱满的稻谷被运至院落晾晒,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笑容,心中也种下对来年丰收的新期盼。
院子里,新一轮分工正在展开:去杂、铺晒、控水……每一道工序都默契有序。赤水乡村的秋收图景里,机械的高效与人情的温暖交织,如那缕缕稻香,沁人心脾,绵长悠远。(张浪)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
编辑:国内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