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咳嗽
都是因为气管不好吗?
你以为的
可不一定是你以为的!
那些顽固的咳嗽、哮喘
反复发作的肺炎
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惹的祸!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于2018年联合发起,经国家卫健委备案,将每年9月的第二周定为“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
今年的9月8日-14日,是第8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
本届的主题是“抗反流,治咳嗽”。
旨在提升公众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知,尤其是该病与咳嗽症状之间的紧密联系,力求让更多人了解到胃食管反流病的隐匿危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今天特邀消化内科行政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张春莉,为大家科普宣教“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反酸、烧心、胸痛、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食管外症状也可能出现,如咽喉不适、咳嗽、哮喘等。
胃食管反流引发的咳嗽,根源在于胃里的胃酸、胃内容物“逆流而上”,刺激咽喉和气道黏膜,进而触发咳嗽反射。这种咳嗽常表现为“顽固性干咳”,尤其在餐后、弯腰或夜间平躺时加重,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哪些人容易得胃食管反流病?
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发病率高于青年人,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保护因素。
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烧心:胸骨后灼烧感或剑突下烧灼感,由胸骨下端向上延伸,尤其饭后或平躺时加重。
反酸或反流:“胃酸”或食物从胃里反流到咽部、口腔或喉咙,部分患者可仅表现为口苦,常发生于餐后1小时,卧位、弯腰或腹内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病人也可发生在夜间睡眠时。
胸骨后疼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严重时呈剧烈刺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酷似心绞痛;所以没有烧心、反酸的胸痛病人应先心血管内科就诊排除冠心病后再到消化内科就诊。
部分患者表现可不典型:反复清嗓、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口酸、口苦、口臭、牙釉质腐蚀(长期反酸导致)鼻后滴流、耳鸣、咳嗽、咳痰、哮喘、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办?
调整生活方式:这是基础也是重要的管理手段。
饮食:避免饱餐,减少高脂肪、辛辣、过甜、过酸食物的摄入,少碰咖啡、巧克力等。
习惯:睡前3小时内避免进食;如果夜间症状明显,可尝试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
抑酸药:给胃酸“灭火”,减轻胃酸对食管及咽喉部的损伤。
抗酸药物:直接中和胃酸,适用于轻症及间歇发作的患者临床缓解症状。
促消化药:让胃快点排空、减少反流发生。
严重时做抗反流手术
微创抗反流手术把松了的“阀门”(贲门)扎紧;需要注意的是抗反流手术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抗反流手术包括内镜下治疗(如贲门黏膜套扎缩窄、射频消融、胃底折叠术)或外科胃底折叠手术。
预防措施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饭后避免立即平躺或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压力;长期反流症状者需定期胃镜复查。
何时就医?
每周出现2次以上烧心或反酸。
吞咽困难、体重下降、呕血或黑便(警惕严重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病是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如果出现反复烧心、反酸等症状,不用过度担心焦虑,请及时到医院消化科正规诊疗,排除潜在风险。
对疑诊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主要进行胃镜检查、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必要时可进行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pH监测,并应注意与功能性烧心相鉴别。
不典型症状或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应在排除相关原发病基础上,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全国胃食管反流宣传周,了解疾病知识、倾听身体信号,它不仅关乎身体舒适,更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抗反流,治咳嗽”
让我们一起为消化道健康护航!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编辑:健康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