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结硕果 贵州乡村“丰”景正好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党建引领结硕果 贵州乡村“丰”景正好


党建引领结硕果 贵州乡村“丰”景正好

  2025-09-19 18:01:16     简体|繁體
http://mrkx.qghjm.com/1171714.html

乌蒙腹地,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沙子乡湾田村,“兵支书”伍仕付带领“兵支部”,推行“云直播”议事、“10分制”考核管理,让村庄“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龙川河畔,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的带领下,与相邻的7个村成立联村党委,昔日荒山变成了面积达2.3万亩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带动32.5万农户吃上“茶叶饭”;

雷公山下,黔东南州雷山县乌东村,党组织引领下的“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的基层治理创新,让乌东在大山里寻找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秋风送爽,黔贵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一支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正在成长壮大,成为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联建破壁资源互补开新局

晨光刚漫过青瓦檐角,黔东南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正智农家乐”的后厨已飘出阵阵鲜香,老板龙会武正忙着为游客准备新鲜的食材。

“最近都已经满房,客人一波接一波,可有得忙咯。”老板龙会武不禁感慨:“这要是单靠我们村自己干,哪能有这么好的势头?都是支部联建的功劳!”

过去的“正智农家乐”远没有这般热闹。龙会武记得,那时游客看完黑冲战斗遗址就匆匆离开,村里没有其他景点,农家乐的生意时好时坏。

白垛乡的其他村子也面临同样的困境,7个行政村就像“撒在山间的豆子”,各自为战,闲置土地零散,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党建联建是破题关键!”白垛乡党委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把支部拧成“一股绳”,才能让闲置土地聚成“一块宝”。

白垛乡党委果断按下“联建键”,制定“树立样板村、带动一般村、转化薄弱村”的总体思路,以白垛村为核心,拉起周边村寨的“合作网”。

乡里每次组织召开的支部联席会议,成了各村打破隔阂的“桥梁”。一次支部联席会议上,各村党支部书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可以联合起来,把各村的景点串成线,打造一条特色旅游路线!”

你一言我一语中,一条“红色+生态”的旅游路线逐渐清晰:以黑冲景区为核心,串联白垛山洞的秘境探险、石家湾古银杏的秋日打卡、胜溪瀑布的清凉康养,打造“秘境探索、休闲康养、角色拍摄、露营打卡”四大体验路线。

曾经的“单点”资源连成了“链式”产业。目前,黑冲景区年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开办民宿5家、农家乐6家,村民人均年增收近4000元。

白垛乡的支部联建,不仅串起了景点,更盘活了资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各村整合闲置土地,发展辣椒种植、冬瓜加工等产业,让“沉睡资源”变成“增收聚宝盆”。

无独有偶,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先富起来的大屯村与相邻的7个村组建大屯苔茶园区联村党委,实现了大村联小村、强村联弱村、富村联穷村,把茶产业了变成百姓的“绿色银行”,带动32.5万农户吃上“产业饭”端稳“致富碗”。

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贵州各地通过党建联建,打破了行政壁垒,实现了资源互补,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发展”,用党建联建的“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大门”。

示范带动共商共议促提升

85分钟直播,2万元营业额,在黔西南州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一场由“名支书工作室”主导的带货直播,为村里的羊肉粉产业打开了新销路。

“‘名支书工作室’的直播为兴义羊肉粉做了破冰式的开局。”提起那场直播,贵州万峰岩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查方胤仍倍感振奋:“直播第二周就卖出1200多袋,直播当月营业额达10万元。”

查方胤口中的直播正是兴义市依托“名支书工作室”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2023年,兴义市以敬南镇为试点成立运营首个“名支书工作室”,依托“党建引领、支书带头、人才培养、创新思维、共商共议”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支书课堂、支书沙龙、支书直播活动,让“名支书工作室”释放“雁阵效应”。

通过支书讲给支书听,支书跟着支书学,促使各村支书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帮扶、共同进步。同时利用新媒体赋能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推动支书直播带货,持续盘活农村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推进各类特色农产品“出村”。

“名支书工作室”这个以“党建引领、支书带头、共商共议”为核心理念的平台,迅速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中枢”,全省各地积极打造“名支书工作室”,持续释放“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遵义市绥阳县黄杨镇“余兴忠名支书工作室”通过举办观摩互学活动、支书上讲堂、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等多活动,成立了强村带弱村集体经济公司,累计创收超300万元,辐射带动了该镇7个村党支部书记共同进步。

贵阳市南明区“名支书工作室”开展“主题沙龙”、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组织现场观摩等活动,辐射带动41个社区党组织书记、570名“两委”成员和网格员受益。

如今,贵州各地正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名支书”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让“名支书工作室”成为党建引领核心区、乡村振兴指挥部、文明传承新桥梁、聚力发展红引擎。

服务多元联农带农助增收

金秋时节,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中穿梭,黄桃基地里订单不断,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我们采取全程托管模式,为外出务工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一条龙服务。”在朱家场镇混寨村,连片的水稻迎来成熟期,农机先锋队队长姚林带着队员正驾驶收割机穿梭于田间地头,帮助农户收割稻谷,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为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从关键环节托管向全托管延伸、从产中服务向全产业链服务扩展、从单一服务向综合化服务转变,满足农民多样化服务需求,玉屏自治县在供销联社党员队伍中组建农机先锋队、产销攻坚队、发展突击队,聚焦强化服务、拓展渠道、促进增收三大方向,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党建+供销社+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农户”联农带农运作模式,流转土地1000余亩,大力发展麒麟西瓜、西红柿、西兰花、精品黄桃等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持续加大对闲置、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力度,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农机先锋队队长姚林说,截至目前,先锋队已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8000余亩。

另一边,产销攻坚队队长姚飞云与队员分头行动,持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线上,挖掘和培育符合条件的农副产品入驻“832平台”“抖音平台”上架销售,成立“乡遇探村队”,通过“视频宣传+直播带货”形式深入村寨宣传全县农产品。

线下,走访县内外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经销商、连锁超市,签订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推动玉屏特色农产品“黔货出山”。

截至目前,与县内外企业签订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20余份,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玉屏茶油、优质大米、食用菌等各类农产品2.21万吨,销售额达3.5亿元。

金秋的贵州乡村,党建红与丰收金交相辉映,迎来了又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

从乌蒙腹地到苗岭侗乡,一个个坚强战斗堡垒巍然矗立,一位位出色的“领头雁”担当有为,一条条创新的发展路径越走越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潘佳本

编辑张云开

二审刘悦

三审赵勇军



编辑:国内 来源:当代先锋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25年 » « 0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