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到一年红薯丰收收购时。9月20日,思南县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的红薯收购点正式开秤,闻讯而来的薯农们驾驶着满载红薯的车辆齐聚于此,在丰收的喜悦中开启“变现”之旅。

尽管清晨细雨蒙蒙,却丝毫未减薯农们的热情。双塘街道的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厂门外,来自全县各地的运薯货车早已排起长龙。上午八点半,收购工作准时启动,在工作人员的有序引导下,车辆依次进入厂区过磅。“一号车17.6吨,二号车18.4吨,三号车15.8吨……”计重员现场报数核对,随后车辆被引导至堆放区卸货,整个流程高效顺畅、秩序井然。

“听到益兴公司开收红薯,我一早从枫芸乡赶过来。这车红薯过磅17吨,能卖13000元左右,这产业真是种对了!”枫芸乡红薯种植大户黎桃难掩喜悦。

作为思南红薯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于2024年成立,总投资2.75亿元,配备年产15万吨的淀粉加工生产线及日处理4000吨的污水处理厂,直接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其收购的红薯将为思南知名红薯品牌“陈薯”酸辣粉产业提供充足原材料,助力构建从红薯种植、淀粉精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据了解,今年红薯收购周期为9月20日至11月30日,分三阶段定价: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0.60元/斤,10月11日至10月31日为0.55元/斤,11月1日至11月30日为0.5元/斤。企业提前备好专业检测设备,优化收购流程,建立公平定价机制,力求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以铜仁市为核心种植区,辐射周边市州订单户及农业公司,共发展‘双高’红薯种植11万亩。”贵州益兴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强介绍,收购将严格执行标准,仅收订单“双高”红薯品种,禁止混装,质检人员逐车抽检,杜绝腐烂霉变红薯,预计今年可收购鲜红薯15万吨。

近年来,思南县立足山地资源,以红薯产业为示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等举措,推动产业向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循环化方向迈进。在“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布局下,已完成红薯种选育、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塑造品种品质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集体经济壮大与农户持续增收。
通讯员:刘汉滨
一审:肖咏
二审:邓欢旭
三审:文波
编辑:国内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