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亲自出马安抚各派人心,俄罗斯的困难尽在他的掌握中。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在会见国家杜马各党派领导人时表示,俄罗斯政府正在“有意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以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普京:俄罗斯政府正在“有意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GDP的增速1.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6%。
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今年俄罗斯GDP的全年增速预计仅为0.9%,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
普京强调:“GDP增长率从4%以上回落,这并不是经济衰退。这是政府有意为之的调控——放缓增长,以换取抑制通胀并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他还指出,劳动力市场状况表明,俄罗斯距离陷入经济衰退还很远——目前俄罗斯的失业率大约在2%出头。

【普京指出,劳动力市场状况表明,俄罗斯距离陷入经济衰退还很远】
客观来说,普京的说法难以经得起推敲。他将经济增速放缓描述为“主动的宏观调控”,其实只是阐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诚然,俄罗斯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8%~10%)以及供小于求所导致的“经济过热”现象,的确需要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而此举不免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
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今年俄罗斯央行已经两度降低基准利率,从去年最高点的21%降至目前的18%,而且有可能年底前还要降。
然而问题在于,普京把增长放缓单纯归因于“政策调控”,忽略经济疲弱、外部制裁能源价格下跌、外资撤离等、投资环境恶化等其他因素。而这些被动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其实要比“主动放缓”所造成的影响更严重。

【今年俄罗斯央行已经两度降低基准利率,从去年最高点的21%降至18%】
在西方持续制裁的背景下,过去两年(2023、2024年)俄罗斯的GDP之所以表现优异,首先是因为统计基数效应。
逻辑很简单,2022年因俄乌冲突与制裁冲击,俄罗斯GDP出现了明显下滑。
2023–2024年的部分增长,实质上是对2022年低谷的“反弹”效应,而不是新一轮长期繁荣。到了2025年,这种基数效应减弱,增长率自然趋于回落。
其次是战时经济的刺激。2024年,俄罗斯军费暴涨近70%(卢布计价),大量财政资金投向军工生产和战争服务业,短期内推高了工业产出和就业。
但这种“战争驱动型增长”不可持续,2025年俄罗斯财政空间趋紧、军费增长幅度减缓至30%,其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去年俄罗斯军费暴涨近70%,大量财政资金投向军工生产和战争服务业】
国际能源价格在2024年的复苏与上涨,也是俄罗斯交出GDP增速“破4”成绩单的重要原因。去年俄罗斯用于税收计算的乌拉尔原油价格为每桶68美元,而今年很可能连60美元都不到。
俄罗斯目前已经将今年俄罗斯原油预期价格从69美元下调至56美元,外界预估,即使能够维持在60美元的乐观水平,俄罗斯的石油交易也只能维持在盈亏平衡点。
更糟糕的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国关税上升、国际贸易受挫,原油价格可能还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下行。
消费者与投资者的心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过去两年,俄罗斯部分行业在制裁压力下进行“抢跑式”投资与进口替代,推动短期扩张。与此同时,民众在通胀预期下提前消费,尤其是耐用品和房地产,一度拉动了俄罗斯的内需。
然而到了今年,这种“透支式”动能逐渐消退,消费与投资者两驾马车走弱,进而影响整体的GDP表现。

【俄罗斯消费与投资者两驾马车走弱,进而影响整体的GDP表现】
至于普京以“失业率低”为证据来否认俄罗斯的衰退风险,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战时环境下,大量资源与人力被安排进入军工或与战争直接相关的领域,而这些“就业”并不一定会转化为高效率的民用产出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征兵动员与人口外流相结合,使得统计意义上的劳动力整体规模下降,进而压低了失业率数据。
事实上,低失业率可能并非反映经济活力,而是反映战争动员和人口结构畸变的结果。如果仅凭失业率来否认经济衰退的风险,未免以偏概全。
判断俄罗斯是否陷入“经济衰退”,不能只看一时的失业率或GDP增速数字,还要看整个国家未来是否仍具有经济发展的活力。
投资疲软、消费低迷、生产效率下降、财政赤字扩大,这些现象一旦长期存在,就说明经济处于衰退的趋势之中——其中GDP增速不过是最直观,也被人所熟知的一组数据罢了。
当然,哪怕这组数据再难看,克里姆林宫也不可能承认经济陷入衰退。对普京来说,承认衰退就意味着承认政策失败,进而动摇民心。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他把被动的经济困境称为“主动调控的结果”,将问题描述为短期的“战术性调整”而非结构性的衰退。这样一来,普京既能安抚民心,在国内营造出“政府有计划、有策略”的形象,也能对外宣示“俄罗斯经济依然稳健,一定会战斗到底”的决心。
编辑:财经 来源:唐驳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