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20期,总第943期),原题为《深圳大鹏:山海藏诗意》。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编辑覃柳笛
“深圳可以慢下来。这座城市除了年轻与奋斗的一面,也有它温柔与慢节奏的一面,我想这一面就在大鹏。”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大都市,因经济的活跃、科创的强劲而闻名世界,但从“先天条件”来看,相比于北京、西安、南京、杭州等城市而言,并非典型的旅游城市。
然而,深圳在发展文旅方面有不输于人的抱负,在奋起直追的同时,还提出了更宏伟的目标。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工作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底,深圳将“基本建成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今年上半年,深圳接待游客数量达9056.5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总收入1383.62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深圳大鹏新区接待游客967万人次,在全市数据中占比10.6%。
大鹏新区位于大鹏半岛,不仅依山傍海,还坐落着600多年历史的大鹏所城,是深圳市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也是深圳文旅发展的重镇。近年来,大鹏对标“全国最好、世界一流”,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呈现这座城市在“科创”之外“诗和远方”的另一面。
城市后花园
大鹏半岛三面环海,规划海域面积约1380平方公里,约占深圳市2/3;海岸线长125公里,约占深圳市1/2。
这里是深圳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生态净土。在全市50个沙滩中,大鹏半岛拥有48个,森林覆盖率超过77%,空气质量连续12年全市最优,是深圳名副其实的“绿肺”和“后花园”。
30多年前,深圳市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鹏半岛上的许多年轻人去寻找机遇。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会长罗健强是土生土长的大鹏人,他对《瞭望东方周刊》回忆:“那时,这里渔村遍布,年轻人都到市区打工,一到夜晚村里便没了灯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21世纪初,深圳市区开始出现周末度假旅游、户外运动的需求,大鹏半岛山海相依的生态优势随之凸显,一些热爱山间徒步、海滨休闲的市民纷纷驾车来此游玩。渐渐地,海滨渔村民宿涌现,旅游业由此起步。
2011年12月30日,大鹏新区正式设立,将海洋、旅游产业作为开启未来的“引擎”。
“作为功能新区,大鹏新区自诞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是深圳唯一以滨海旅游度假为核心功能的地区。”大鹏新区旅游发展和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21年,大鹏新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鹏提出“城市即乐园”理念、推动“社区+景区”融合发展,聚焦“欢聚龙岐、旅居土洋、山海南澳、静野西涌”四大旅游片区,打造30公里欢乐海岸、20公里时尚运动海岸、10公里隐奢度假海岸和10公里旅居海岸,高品质建设东部国际旅游度假区、环深滨海黄金旅游带。
相较于罗健强回忆中的景象,如今的大鹏半岛已实现蝶变。
本刊记者在大鹏半岛看到,东西涌、柚柑湾、海贝湾、大澳湾、金沙湾、桔钓沙、龙岐湾等海滨沿线,分布着一座座海上运动基地、游艇会;而从海岸线到山间,民宿、高端酒店更是星罗棋布。夜幕下的较场尾民宿小镇,游人们或漫步沙滩,或在酒吧小酌,昔日“空心渔村”的沉寂早已被浓浓烟火气取代。

2025年上半年,依托山海资源,大鹏半岛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南澳)海上龙舟赛、第三届深圳环大鹏100超级滨海山径赛。两项赛事不仅充分彰显生态优势,更凸显出深圳的“科技味”:海上龙舟赛期间,海洋科技装备展览同步亮相;1700名滨海山径赛选手则由北斗之眼赛时定位系统全方位保障安全,肯綮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装备亦为赛事保障注入科技动能。
生态保护与文旅创新齐头并进,自然风景与优质片区交织互融,旅城一体、主客共享、业态融合的“无界景区”正在大鹏半岛逐步成型。
鹏城之根
走进地处大鹏半岛中部的大鹏所城,很多游客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深圳还有保存如此完好、历史这般悠久的古迹!”
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隶属南海卫,是明清时期的海防军事要塞,在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大鹏新区旅游发展和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别称‘鹏城’,其名正源于大鹏所城。这里既是鹏城文脉的重要地标,更被誉为‘鹏城之根’。”
2001年6月,大鹏所城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深圳首个“国保”单位;2003年10月,所辖的鹏城村又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大鹏所城素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之称,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城内至今完好留存着古庙、古城楼、古民居、古宅院、古街道、古粮仓等古建筑遗址。

窄街小巷间,石块铺就的道路蜿蜒延伸,两侧明清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或为小门小窗的院落,青瓦盖顶;或为大门大厅的宅邸,雕梁画栋……青砖灰瓦的建筑群落中,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的将军第等十余座清代府第式建筑尤为醒目,侯王庙、天后宫、赵公祠、参将署等古迹亦可供游人参观。
在大鹏所城,本刊记者看到了老建筑活化利用的成效。
穿行于小巷之中,不少老民宅成为咖啡馆、清吧、文创商店,老宅院则成了鹏城饭馆等特色餐厅。依托所城内的左堂署、副将署、军装局、火药局、城墙等遗址,相关部门正以大鹏所城为核心,联动周边山、海、田、沙、寺、园等资源,推进鹏城华人戏剧艺术中心、中旅开元森泊龙岐湾度假区、农旅研学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复合型文旅IP。傍晚时分,游客与居民在这片文化旅游区散步游憩。
2024年11月4日,由侯王庙改造而成的“侯王古庙创意合子”揭牌启用,这个集创意空间、展览沙龙、舞台演出、艺术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历经600余年沧桑的所城,已然成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开放文化街区。
大鹏半岛还散落着多处深圳红色文化地标。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主要活动地之一。位于葵涌街道的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隐匿在深山中,曾是东江纵队的指挥中心;而大鹏所城内的鹏城学校遗址、东江纵队青年干部培训班遗址、东江纵队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遗址等,则是当年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培养骨干的摇篮。
8月9日,“港青东纵行·鹏城忆峥嵘”实习团爱国教育周活动在大鹏半岛启动,20余名香港青年走进东江纵队抗战故地,通过遗址探访、沉浸式研学,溯源深港同根、共御外侮的历史记忆。
创新引领焕新
大鹏新区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奋进年”“突破年”行动,近年来,先后出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促进旅游业消费“25条”措施、旅游住宿业扶持等政策,持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在大鹏半岛,诸多创新性文旅产品和业态正不断涌现。
今年“五一”假期,大鹏半岛新增了“飞尝三栖”、直升机看游艇会、空中美食走廊等特色低空观光航线,让游客可从“海陆空”三维视角深度体验大鹏之美。
位于大鹏半岛西南端洋畴湾的阿卡那拉琉璃海度假区,两年前还是一处长期缺乏常住人口的闲置地产,如今每到周末已是热闹非凡。深圳美宿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成功改造为集美宿集群、亲子乐园、特色餐饮、海洋运动、小型演艺、摄影拍摄及企业团建功能于一体的度假社区,创新形成“社区+项目”运营模式。
度假区所在的洋畔湾海水清澈,在阳光照耀下宛如一块巨型琉璃。本刊记者探访时,不少年轻游客正在海上体验桨板、摩托艇,沙滩上则有许多家庭在惬意享受着“离尘不离城、避世不避市”的日落时光。
“深圳可以慢下来。这座城市除了年轻与奋斗的一面,也有它温柔与慢节奏的一面,我想这一面就在大鹏。”阿卡那拉琉璃海度假区创始人李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同样以创新引领焕新的,还有西涌社区。
2006年,《中国国家地理》将深圳大鹏半岛海滩评选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而西涌沙滩作为深圳最大的沙滩,正是这一美丽海岸线的起点;位于西涌海滩东侧崖头顶的深圳市天文台,更是深圳最理想的观星地点。当地有关部门经充分研判发现,西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地理格局形成天然光污染屏障,加之90%的森林覆盖率,使其具备独特优势——适宜发展“暗夜经济”、能打造以观星为核心亮点的国际暗夜社区。
2021年4月起,大鹏多管齐下推进西涌社区的光源改造工作。随着一系列措施落地,西涌社区天空暗度较市区提升2.5倍,抬头仰望星空,能观赏到的星辰比市区多1000多颗。2023年3月,深圳西涌获得国际暗夜社区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社区,其核心区域包含深圳天文台、西涌沙滩及8个自然村落,为当地文旅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获认证后,西涌社区不少民宿借势推出天文和观星主题活动与服务,大幅提升了民宿入住率。日前,2025年大湾区天文科技节在此举办,3天内吸引近5000人次现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2.5万人次。
接下来,大鹏将继续创新重大文旅项目用地保障机制、财政金融支持机制、国企参与机制、文旅人才评定机制,深化“城市即乐园”理念,加快构建大小结合、丰富多元的高品质产品体系,全力建设“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的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瞄准世界级
大鹏为何敢于提出“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的目标?
2025年4月,深圳召开全市加快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塑造与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相匹配的旅游品牌,立志打造周末节假日畅游地、“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入境旅游第一站。
大鹏半岛与香港隔海相望,距香港平洲岛最短直线距离仅2公里。罗健强说:“近年来,来深圳旅游的港澳游客明显增多,他们在周末、春假期间都喜欢到大鹏半岛的海滨美宿度假。”
多位旅游业内人士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随着免签政策、通关便利化及航线恢复等利好因素叠加,深圳凭借口岸城市优势,已成为外国人来华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许多外国游客从深圳入关,将这里作为内地旅行的首站,随后前往桂林、西安、北京等传统旅游城市,最后从上海离境。”
要助力深圳打造“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入境旅游第一站,大鹏半岛无疑要以国际视野、按国际标准发展文旅产业。
近年来,大鹏创新推动招商维京游轮游客“岸上游”,开通深港跨境旅游观光巴士,2024年入境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百万。
当前,一系列国际级文旅项目正在大鹏半岛稳步推进。
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际亲子家庭娱乐主题乐园度假区——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其最大单体建筑“乐高乐园创想世界”成功封顶,乐园内各大主题区即将全面完成土建。
中国旅游集团与开元旅业合资设立中旅森泊(深圳)旅游度假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吃喝玩乐教”一站式滨海度假区,在大鹏半岛落户,填补了深圳高端度假旅游市场空白。
德国途易集团与曼湾酒店合作的途易晟酒店品牌中国首店已落地,并与大鹏新区管委会签订《旅游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以“酒店集群开发+全产业链联动”模式,推动邮轮旅游、航空协作及旅行社业务等领域合作,导入国际客源,提升旅游消费。
交通基建的加快建设,将为大鹏半岛文旅产业进一步打开想象空间。据悉,轨道8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轨道32号线一期、外环高速三期、鹏坝通道、南澳口岸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正提速推进,不久的将来,从大鹏半岛到深圳市中心、宝安国际机场、香港中港城最多只需50分钟。
优秀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与独特的功能定位,为大鹏在深圳打造“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财经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