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晓洁
9月9日上午,“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冠军制造工赋山东”活动自威海“启程”,三十多位来自中央及省重点媒体的记者、网络文明伙伴、正能量大V组团走进威海一批制造业重点企业,观察与记录这座城市的产业转型现场,呈现威海在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扎实脚印和鲜活经验。

作为此次深入观察地方高质量发展活动的“始发站”,威海可谓亮点满满,自2022年提出“工赋山东”行动以来,威海默默走了一条更适合“精致城市”发展要求也更专注的路,培育出了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逐渐探索出了制造强省建设的“威海道路”。
工业是经济的脊梁和压舱石,但产业升级并不能一蹴而就,“冠军制造”更要看企业发展的涓滴之功,看能否在关键环节上用对力气、精准破题。威海的实践表明,真正推动制造迈向高端的,正是这些聚焦痛点、逐个击破的“场景革命”,成为理解威海能够拥有相当数量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关键。
场景是“专业”的试金石。
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一米宽、一万米深”,把“根”扎牢扎深,枝干藤蔓自然能汲取丰沛的营养,进而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
威高集团深耕医疗制造领域30余年,从自主研发的可降解心脏支架,到国内领先的血液净化设备,再到覆盖外科、骨科、介入等多领域的高端医疗器械,一件件“威海造”医疗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与价格垄断,更建立起自身品牌价值的“护城河”。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了29种装备填补国内空白、12种装备世界首创,平台车、牵引车、电源车,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在空港装备领域做到极致、成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之后,威海广泰用自己对行业的深度了解与经验积累进军无人机业务领域,进一步锚定大载重、长航时、高安全应急消防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不仅自地面“飞上蓝天”,更向着成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无人机研制制造基地的目标迈进。
所谓“专”,就是这样,把一个个场景做透、做穿。
场景是“效率与成本”的破局点。
冠军企业不单要质量过硬,还要效率高、成本低,才能牢牢把握住整个行业的话语权。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自研出“3D一体化设计”,告别了传统的画2D图纸、纸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线条与标注的时代。原来改一套图纸返工测试要多耗一个月,现在在虚拟船上“预演”一遍,风险提前化解;每个零件都有“云端身份证”,物料自动分配、精准送达,从“人等料”迭代到“料等人”。一连串动作让高端客滚船的坞期从两百多天缩到不到一百天,在时间就是生命的造船业里,极大提升了船厂抢国际订单时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金猴集团聚力让“老字号”向“新国潮”转变,去年在山东省“工赋百景”“揭榜挂帅”,将数字系统创新性融进传统制鞋流程,把匠心的精度与丰富的经验演变为数字时代的标准精益,效率提上去、损耗降下来,在亚冬会、九三阅兵等重大国家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更牢牢坐稳了功能性鞋靴的“头把交椅”。
场景之“效”,就是从一个个环节的优化里凝聚起来的。
场景还是“产业链”的黏合剂。
在产业分工日益成熟的大环境下,产业的竞争早已不是企业单打独斗,而是链条对链条乃至生态对生态的激烈竞争。产业链越完备、内部损耗越低,竞争力就越强。
发挥威海整个碳纤维产业链条的优势,宝威新材料建起碳纤维全球首家全流程“黑灯工厂”,两万多个传感器实时回传,5G连通、“智慧大脑”决策,成为链上的关键企业,整个碳纤维产业园已落地四十多个项目,从材料到成品,串起一条完整且极具竞争力的生态链,“链”出了产业韧性与新动能。
正如当初光威突破碳纤维的关键技术瓶颈带来了今日威海碳纤维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样是一个关键创新牵起一整条链的升级,甚至滋养出一个地区的“冠军集群”。威海的产业地图,正是由无数散落在企业中的“好场景”点亮,虽行业不同、模式各异,却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向“智造”迈进的清晰足迹,转型要找准最痛的点,打造“小、快、轻、准”的场景模型。
这也为政府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踏实而明晰的路径——从单纯的“给补贴”到撬动关键点“造场景”。今年7月,威海市新印发的《关于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滚动实施“智改数转”,同样是瞄准推广低成本、模块化数字化解决方案。
威海的实践让我们看到,高质量发展的答案就在专注于“一米宽、万米深”的地方,抓住关键四两拨千斤,从解决关键场景到效率不断提升,再到影响力向外溢出、重塑整个产业的生态,一个个威海企业构成山东“冠军梯队”的“生力军”,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出一份坚实的“威海力量”。
编辑:科技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