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眼下正值水稻采收的黄金时节,习水县寨坝镇万亩稻田迎来丰收季,全镇上下掀起一片繁忙的采收热潮。大型水稻收割机穿梭田间,将沉甸甸的金灿灿稻谷高效采收,奏响丰收“加速度”乐章。

风吹稻浪翻滚,阵阵稻香伴着采收忙碌声扑面而来。走进寨坝镇丁山坝集中连片的五千余亩水稻种植基地,目光所及,广袤坝区犹如一张金色的地毯,饱满稻穗压弯稻秆,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沙沙”声此起彼伏,勾勒出一派喜人丰收图景。

不远处,两台大型收割机正灵活穿梭在田野。在操作师傅的精准操控下,收割机如同披挂上阵的“钢铁巨人”,稳稳“吞噬”着一排排成熟水稻。所到之处,稻谷与稻草瞬间分离,不一会儿的工夫,一大片稻田便完成收割,高效作业场景令人赞叹。

“我来这里收割已经第六年了,每年我都会过来帮他们收稻谷,机器收割起来比人工快很多,像我这样的老师傅每天可以收割50亩左右,而人工三个人一天只能收割一亩多田,利用机器收割,一天比人工要节省100多个人力。”水稻收割机操作师傅张华军一边熟练操控设备,一边笑着说道。
丁山坝区作为全县为数不多的大型坝区,在规划发展之初,便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目标。当地通过引进专业农业发展公司,创新推行“公司带大户、大户带散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同时,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积极购置先进农机设备,推动坝区水稻生产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不仅大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让农户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机械收割能有效避免天气影响,一般几天就能够收割完成,能够更及时,耕种前的作业,人工作业翻犁更深、更快。从耕种到种植,再到收割,我们机械化作业不太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快的就能够作业。”习水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肖钧心表示。
习水禾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整个寨坝镇水稻发展最大的经营主体,公司进驻以来,公司就实行了全程机械化作业,除了实现自身种植全程机械化外,还持续为当地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农机租赁等帮扶服务,手把手教农户科学种植、高效管理,有效提升了整个坝区的水稻种植水平和综合收益。
“在坝区,我们承包了1700余亩土地,在种植水稻这一季,我们的纯收入一般在20万元左右,我们的主要收入是在下半季的榨菜种植上,总体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习水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肖钧心表示。

丁山坝区的高效采收,正是寨坝镇农业产业“高速”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寨坝镇严格遵循“宜机则机、应机尽机”原则,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5600亩。自9月初启动采收工作以来,凭借机械化作业的高效助力,目前全镇水稻收割进度已完成85%,预计9月底可全面完成采收任务。与传统人工收割相比,机械化采收将整体进度提前了10天,为后续作物种植腾出宝贵时间,也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坚实基础。(税会静)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
编辑:国内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