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绸之路的驼铃相闻到文艺复兴的思想交融,从古代的技艺往来到当代的创意对话,文化始终在交流中焕发新的生机。

在中意两国迎来建交5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2025年“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以下简称“新生万物展”)将于10月3日至12日在米兰·塞尔贝罗尼宫(PalazzoSerbelloni)隆重举行。继去年在巴黎的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后,作为“新生万物展”全球巡展的第二站,本届展览由阳光媒体集团主办、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联合主办,以/"历史绵延,社交不止/"为主题,聚焦“社交”,以一场艺术的对话、文明的握手,促动中意民众在共鸣中深化理解,从彼此文化中汲取智慧。这不仅是对中意千年人文交流的致敬,更是面向人类文明未来的美好展望。

本次展览由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和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联合策展,以创新的双线叙事构建出一个融哲思与美感于一体的展示空间。展览将分为“宴会”、“雅集”、“茶会”、“戏剧”四个分区,通过服饰、珠宝、家具、陶瓷、酒器、茶等各类非遗与当代设计融合的展品,深入探讨人、社交、时尚与非遗之间的多维关系。

件件展品将讲述中国非遗在当代设计中的蜕变:抽纱工艺用现代面料演绎传统针法,让古老技艺焕发崭新生命力;3D打印等工艺结合瓷与透明釉,引发对“贵重”的思考;宋代陶瓷融合现代玻璃,突破材料边界,反思材料的文化属性与视觉力量。这些展品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越文化边界的设计语言,既扎根于中国非遗的深厚土壤,又绽放出国际化的当代花朵。它们证明了中国非遗不是静止的历史遗产,而是持续进化的活态文化,能够与当代设计碰撞出令人惊叹的火花。

《空玄花》叶锦添
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其独特的策展理念:“社交四‘相’,美美与共”,通过显性与隐性双线交织呈现,明线以“宴会”、“雅集”、“茶会”、“戏剧”四大社交场景,让非遗在社交场景中焕发鲜活生命力;暗线则围绕“相逢”、“相识”、“相知”、“相望”四个情感阶段,深入展现社交中“人-行为-空间”的动态交互,诠释文明互鉴的深层理念。

《我从餐桌来》邬建安
其中,“宴会”呼应“相逢”,呈现多元文化初遇的开放氛围;“雅集”对应“相识”,营造一见如故、畅谈甚欢的交流情境,引导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在社交中的情感链接作用;“茶会”谙合“相识”,参观者通过共同品鉴一盏茶的工夫,体味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匠心与哲学,感受那份无需多言便已意趣相投的深层连接;“戏剧”映照“相望”,在余音绕梁中,观众与传承人隔空相望,在眼神交汇处见证非遗的生命力,寓意文化传承的永恒对话与生生不息。

《曲水》师建民
在展陈方式上,展览突破传统模式,将运用沉浸式展现、生活化演绎、艺术化表达等多种手段,结合多媒体与人工智能互动,使观众在审美体验中深入感知中国非遗的当代魅力与文化内涵。

《云裳华仪花开蝶舞天地间·中国衣》毕红
除了精彩的展品和独特的策展理念,本次展览的嘉宾同样令人期待。除了中意两国政要和文化名家,还有叶锦添、毕红、付少雄、徐结根、徐辉、苗苒、石佳冉等来自艺术、文化等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出席。他们不仅将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更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这场文化盛宴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去。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展览的重要活动,“中意文化之光”晚宴将于维斯孔蒂宫举行,为东西方精英提供深度交流的平台。

皮影《水晶宫》薛宏权
从巴黎到米兰,“新生万物展”正以非遗为舟,承载中华文明智慧驶向世界。10月的米兰,塞尔贝罗尼宫将成为文明对话的社交空间,在这里,东方与西方相逢,传统与现代相识,技艺与情感相知,历史与未来相望。它不仅是中意建交55周年的重要献礼,更是中国非遗以自信、时尚、当代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的生动实践。期待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相遇,谱写中意交流的新篇章。责任编辑:韩璐(EN053)
编辑:韩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