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周少红)近年来,大厂回族自治县坚持以文化赋能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使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舞台剧《家在运河边》排练现场。海涛摄
近日,在大厂评剧团排练厅,演员们正为舞台剧《家在运河边》进行紧张排练,细致打磨每一个走位与细节。该剧以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题,预计将于9月底首演。“我们所有演员都铆足了劲,力求将一部艺术精品奉献给观众。”大厂评剧团负责人秦玉杰说。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厂全面整合公共文化资源,让文化更好地惠民、育民、乐民。被誉为全国文化战线一面旗帜的大厂评剧团,持续开展夏秋城乡文化季、主题晚会、“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演出;县文化馆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县老年大学艺术团、北辰街道群众文体团队活跃在城乡之间,共同点亮百姓的幸福生活。

小朋友在大厂图书馆阅读。孟楠摄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大厂同样不遗余力。县文博馆如一部立体史书,承载着地方的历史文脉;县图书馆则以丰富的藏书和优美的环境,成为读者心仪的“文化打卡地”,共同构筑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自信注入坚实底气。在域见颐和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场面。该项目集康养、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旨在打造以沉浸式戏剧为特色的全产业链文旅目的地。
与此同时,大厂影视小镇(一期)自正式运营以来,已吸引超百家文创企业入驻,承接近百部影视剧及央级综艺节目,成为京东地区文创产业的新标杆。

景泰蓝核心工艺——点蓝。何赛摄
作为“中国景泰蓝之乡”,大厂拥有景泰蓝、花丝镶嵌等深厚的非遗底蕴。目前,全县拥有各级非遗项目41个,代表性传承人49人,以及1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和7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景泰蓝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5000人。
“我们将持续推进景泰蓝技艺的传承、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致力将大厂建设成为集景泰蓝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大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洪超表示。
文商旅体,赛事赋能。大厂坚持以体为媒、以赛兴业,通过高标准举办系列体育赛事,构建“四季有赛、全民参与”的“赛事之城”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商业、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京津冀协同发展杯”轮滑比赛现场。海涛摄
2023年以来,大厂成功举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杯”半程马拉松、公路自行车赛及中国式摔跤、马术耐力赛等70余场高规格赛事,并创新推动“赛事+特色美食”“赛事+特色文旅”模式,累计吸引参赛者与游客超百万人次,有效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等消费业态的快速增长。
“一系列高水平赛事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厂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杨国珠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体育赛事+’的多业态融合发展路径,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砥砺奋进七十载,干字当头谱新篇。站在新起点上,大厂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奋力开创全县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编辑:国内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