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特别邀请击剑奥运冠军、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孙玉洁为全体2025级新生作青春分享。讲座由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安晓朋主持。

孙玉洁带领现场师生重温了中国女重夺得首枚团体奥运金牌的辉煌时刻。她时刻用“从领奖台下来的那一刻,一切重新开始”这句话鞭策着自己,并坦然,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是成千上万次重复、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她以一次世界青年锦标赛为例,对阵意大利选手时,尽管被对手刺中肩膀疼痛难忍,但她不想让对手看出自己的脆弱,仍然坚持比赛并最终获得胜利。晚上回到驻地,她发现短袖因肩膀出血粘在身上,只能用温水慢慢弄湿后脱下。“那一刻满脑子都是‘不能输’,肩负着为祖国争光的使命,再疼也要咬牙扛住。”孙玉洁的讲述,让现场师生感受到运动员的坚韧与担当。

孙玉洁作分享
作为以现役运动员身份入学北大的学子,孙玉洁坦言平衡训练与学业是最大挑战。“严师出高徒,北大的老师从未因我是奥运冠军而降低要求。”她以获得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的经历,诠释了体教融合的可能性。她从专业视角出发,生动讲解花剑、重剑、佩剑三种剑种的区别。她特别强调:“击剑是竞技体育项目,是零和博弈。学习击剑运动,不仅仅是掌握技能,还要学习“赢”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面对输,学会正确接受自己的失败。在一次次失败中,调整自己的状态,复盘总结,找到失败的原因,改正问题,下一次再努力赢回来。”她鼓励大家把体育中的“复盘思维”运用到科研与生活中——敢于尝试、及时总结、在挫折中积累前进的勇气。
孙玉洁以师者的身份,寄语新生:“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人生赛道,都要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她表示,自己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运动员,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并鼓励学子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热土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孙玉洁与2025级新生合影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举手向孙玉洁提问互动。孙玉洁一一与同学们交流解答。
当天下午,蹦床奥运冠军、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国家级教练员、安踏集团运动员代表董栋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开展专场班会。班会通过“对谈+问答”的形式开展,由2025级硕士研究生孙佳艺主持。

董栋作分享
在近30年的职业运动生涯中,董栋曾参加四届奥运会,收获1金2银1铜,他提到四届奥运会中最为难忘的便是北京奥运会。“当时的目标无疑是冲击金牌,在与其失之交臂后,也感到痛苦与难过,但更多的是实事求是、完善自我。”经历北京奥运的洗礼,他在沉淀中弥补技术与心态上的不足,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功在伦敦奥运会中摘得金牌。董栋对同学们说,“直面问题、久久为功才是成为人生主人的关键。”他提到了自己早年训练的回忆,“小时候练习蹦床的时候,时常觉得痛苦,难以坚持下来,是我的父母不断激励我、陪伴着我向前走。”
作为中国蹦床“大满贯”选手,奥运金牌、世锦赛12金、世界杯总决赛金牌、全运会3金的获得者,董栋表示,“冠军”之于他,意味着对体育精神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他将在蹦床竞技体育中磨炼出的坚韧与开放的心态融入生活之中,不断塑造自己的“完全人格”。谈及运动生涯,董栋相信“人可以超越过往并开辟新的辉煌”,也应该有着“接受客观年龄制约”的平和心态。针对当代青年的“内卷”困境,他通过两段个人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解压技巧,一是增加“包袱”战胜压力;二是卸掉“包袱”,不忘初心。他提醒同学们要注重过程、享受努力,也鼓励当下寻找人生目标的年轻人不要给人生设限,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自我的边界。

问答环节

全场大合影
在问答环节中,国际法学院学生踊跃发问,与董栋展开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整场班会反响热烈,董栋的真诚分享与人生智慧,深深鼓舞了在座每一位学子。
这场跨越体育与学术的对话,是北大深研院对“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理念的生动诠释与有力践行,更是积极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理念、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正如孙玉洁所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董栋所倡“保持开放心态探索自我边界”,这场活动不仅为新生注入了奋进的力量,更彰显了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体育精神赋能创新人才成长的深层考量——当体育精神与湾区创新精神同频共振,青年学子必将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责任编辑:韩璐(EN053)
编辑:韩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