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9月23日清晨,沂蒙山区的薄雾还未散尽,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步长制药”)的丹参种植基地,葱郁的丹参叶上挂满露珠。再过一个月,这些丹参将与产自新疆伊犁的红花一同运往菏泽,开启从道地产区到智能车间的中药现代化之旅。

“选对产地是保证中药质量的第一关。在基地的地头,我们安装了‘综合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基地土壤的pH值、湿度、光照强度以及降雨量等情况。”步长制药子公司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张兰英手执一台平板电脑,指着屏幕上滚动的土壤墒情数据说。为保障核心原料品质,步长制药在全国布局了若干个道地产区种植基地,沂蒙山区的丹参基地和新疆伊犁的红花基地,已通过新版GAP延伸检查。
“沂蒙山区土质优良,气候适宜,能充分积累丹参酮ⅡA、丹酚酸B等有效成分;新疆的光照时长和干燥气候,则让红花山柰酚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比药典标准高40%以上。”张兰英说。
为守住原料质控的底线,山东步长制药构建了覆盖350个节点的中药材数字化种植追溯系统。每批丹参在育苗阶段就被赋予唯一编码,从种植、采收到进入车间后的全流程信息均被记录。最终,可根据丹红注射液的批号,追溯到丹参从种苗培育到药品出厂的全生命周期信息。

“过去中药‘谁种的、在哪长的、怎么加工的’都是模糊的,现在350个追溯节点像串珠子一样,把每个环节都串起来了。”张兰英说,目前这套系统已覆盖丹红注射液用全部药材,累积可追溯20余万亩药材规范化管理信息,有效解决了“难溯源”的行业痛点。
中药生产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坚守工艺处方和工艺原理之‘正’,又要利用新技术新装备之‘新’。”步长制药技术总监沈锡春说,以“高黏性中药浸膏制粒”工序为例,该环节物料黏性大、易结块,长期面临粉尘难控、人工强度高、生产易中断的“卡脖子”问题。步长制药通过创新实现三大突破:多物态物料精准输送技术,让不同形态的中药物料首次在全自动传送系统上精准流转;高稳态制粒成型技术,实现核心工序连续生产、自动控制、智能纠错的新模式;多相态智能干燥技术,使能耗直降40%,生产效率翻倍。

走进步长制药数字化控制中心,万余个数据点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这是步长制药复刻传统中药“文火武火”智慧的“数据大脑”。

研发环节,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正成为中药从“传统方剂”走向“现代新药”的“加速器”。“过去中药研发靠‘经验摸索’,现在靠‘科学验证’。”研发负责人任振丽说,山东步长制药已建立从药材到成品的全链条质量控制研究体系,承担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技课题,授权发明专利312项。
■记者手记
以“数字经脉”重塑中药生态
在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步长制药绿色智能工厂,中药生产全流程的现代化清晰可见。
为守住每一袋药的药效本源,步长制药以“数字经脉”重塑中药生态:从优质药材品种选育,到345项绿色规范化种植技术,再到覆盖350个节点的中药材数字化种植追溯系统,每一株药材的种源控制、田间管理、采收时辰、加工火候,皆转化为不可篡改的“数字药性”。
中药现代化不是抛弃传统,而是以科技赋能传统。过去,制药依赖“看颜色、闻气味”,煎药火候等全凭经验。如今在步长制药,这些经验已被转化成数字参数。由DCS系统控制的精准控温技术,温度误差可控制在±0.1℃,复刻了“文火武火”的传统精髓。依托这套系统,步长制药在提取浸膏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整体均一性较人工操作提高10%以上。
编辑:国内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