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撰稿寿海斌孙佳李玲本版图片由大桥镇提供
近日,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和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25)》绿皮书,揭晓了最新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南湖区大桥镇位列第81名,较去年提升1个位次,这也是该镇连续第十年跻身全国百强镇行列。
该榜单含金量有多高?这份被业内视为乡镇发展“综合体检报告”的榜单,从经济发展、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生态宜居、生活品质等五大维度、26项具体指标,系统评估全国乡镇的发展质量。大桥镇的连续上榜,印证了其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实力。
在这场综合实力的博弈里,拼的不只是数据,更是长远发展的底气。在全国四万多个乡镇的激烈角逐中,这座江南小镇用连续十年的百强镇殊荣,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成长潜力。
走好创新之路铸就发展硬基石
从2001年建制以来,大桥镇这座位于沪杭之间的江南小镇,就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承接沪杭高速高铁红利,依托省级开发区——嘉兴工业园区,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大桥镇的变迁,从一组对比图中可见一斑:2015年初的亚太路与广益路路口,当时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还只有一期的双子楼,周边基本都是空地;而2025年的同一区域,周围的一片荒地已被高楼大厦取代,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二期三期、智立方、青创城等一批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亚太路科创带的核心区域已基本成型。这片热土,正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回望来时路,大桥镇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传统乡镇向现代化新城跨越的奋进之路。2024年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攀升至605亿元,十年来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11.5%,6400余家企业在此扎根。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大桥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大桥镇在产业迭代中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动能,为蝉联百强镇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科技创新成为大桥镇发展的最亮眼名片。从2003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此扎根落户,到2004年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落户,大桥镇在全国率先开创了省校(院地)合作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深耕,如今这里已集聚了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9家高能级创新载体,形成了“2+X”创新载体体系,带动225家高新技术企业、50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活水”。通过发布人才新政5.0版,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大桥镇已汇聚顶尖人才4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65名,集聚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500余名。
如今,漫步在大桥镇,昔日的水乡风貌与现代化城市景观交相辉映。智立方、中科院三期、胥山遗址公园等一批地标性建筑依次矗立,见证着这座小镇的华丽蜕变。十年间,这里新建或修建农村公路超100公里,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纳管超85公里,整治河道超350公里,城乡环境、镇村面貌实现了全面提升。
“三生融合”理念绘就城乡新画卷
在大桥镇的发展图谱上,产业升级、生态改善与民生福祉不是孤立的三条线,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这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正是大桥镇连续十年跻身百强榜的关键所在。
在产业发展上,大桥镇布局了微电子、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2024年,以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微电子产业产值达188.9亿元;以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产值269亿元;以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产值92.7亿元。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大桥镇重点推进的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嘉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2024年荣获集微网“年度最佳集成电路园区奖”,并入选“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18”。这个平台的崛起,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更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集聚,为大桥镇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在生态建设上,大桥镇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由桥村的蜕变就是最好的见证,这个曾经的养猪大村,通过系统开展生猪退养、“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成功转型为省级3A级景区村庄。如今的由桥村龙虾产业养殖规模超过1500亩,先后承办了八届农民丰收节暨由桥龙虾文化旅游活动,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江南龙虾第一村”。
大桥镇的生态建设不仅停留在整治层面,更拓展到系统提升。全镇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点20个、精品村5个、3A级景区村庄3个,建设生态绿道46公里,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态蝶变。这种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展现了大桥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
在民生福祉上,大桥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居民。教育方面,累计投入超15亿元,引建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使大桥镇成为嘉兴的教育高地。医疗养老方面,嘉兴老年病医院、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等一系列民生设施的建成投用,构建起全方位的民生服务保障体系。
送一份中秋礼物、表彰“最美小哥”、发布“暖心十惠”服务……9月28日下午,大桥镇天明社区举办了“月满中秋‘驿’路温暖”杨妈妈公益行活动,为外卖小哥们送去满满的中秋祝福。这种暖心故事,在大桥镇每天都在上演,持续点亮着百姓笑脸。大桥镇创新推出的“出门提醒器”覆盖上万名老年人,为独居老人提供安全保障,切实将关心关爱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细微之处。而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运营的幸福食堂,既保证了菜品质量,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如今,这座幸福食堂日均服务超100人次,并提供公益优惠套餐,成为深受居民欢迎的“暖心厨房”。
2024年,大桥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19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09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6%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这些数据背后是大桥镇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矢志踔厉奋发谱写时代新篇章
“审视当下,我们仍然有很多领域面对着不少困难,需要我们久久为功、予以克服。”大桥镇党委书记裴玉聪表示。站在连续十年跻身百强镇的新起点上,大桥镇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发展之路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
产业发展方面,大桥镇正积极应对稳中求进动能不足的挑战。作为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的乡镇,大桥镇有进出口企业300多家,出口和进口比重约占整个南湖区的50%、78%。面对国际政治和经贸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大桥镇正通过培育新动能、调整产业结构等多重举措,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与此同时,大桥镇正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为契机,着力提升项目的亩均效益与质量。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省级上云标杆企业建设,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些举措旨在推动大桥镇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实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稳步前行。
城乡融合方面,大桥镇正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建立“桥·连民心”走访工作机制,收集民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四方联建”“飞地办公”等形式,实现拆迁村与安置社区的共同管理,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征迁安置带来的治理难题。
对于未来,大桥镇有着清晰的规划:做优城市、做强科技、做精工业、做足文化、做美乡村、做活机制。这一全方位的发展思路,彰显了大桥镇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域实践的坚定决心和系统思维。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方面,大桥镇通过成立嘉兴市桥见优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农业资源,打造高端农业品牌,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在文化建设方面,大桥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大桥镇远古文明遗产丰富,分布着距今6000多年的南河浜遗址、2500年的吴越征战地胥山遗址、1200年的中唐复兴名相陆贽故里渡船浜,拥有市级以上文保点20处。通过建成胥山遗址公园、南河浜遗址公园等一批文化地标,大桥镇让历史文化“活”了起来,成为赋能发展的重要资源。
胥山端午民俗文化活动、江南葡萄文化活动等特色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既丰富了大桥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文化自信,正成为大桥镇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
十年百强,对大桥镇而言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面向未来,这座连续十年跻身全国百强镇的科创新城,将以奔跑者的姿态,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倍增、功能品质扩容提级、城乡发展跨界融合,在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先行镇的新征程上,继续书写实干争先的精彩篇章。

编辑:财经 来源:滚动播报